疫情版少年PI滯留古巴遇鎖國25學生駕船返荷

 |2020.05.05
1359觀看次
字級
在加勒比海參加航行課程的學生,被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原先飛回荷蘭家鄉的計畫。圖╱美聯社
學生們下船後開心地跟父母及家人相擁。圖╱法新社
二十五名年齡介在十四至十七歲的荷蘭學生,駕駛「野天鵝號」帆船橫渡大西洋,在四月二十六日順利返抵荷蘭。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荷蘭一群因為校外教學滯留在古巴的中學生,花費五周的時間,在水手的協助下駕駛一艘一百年歷史的帆船,橫渡大西洋回到荷蘭,完成一段特別漫長而又不尋常的旅程,成為名符其實的「航海王」。

這二十五名高中生年紀在十四到十七歲之間,他們在一九二○年建造的雙桅帆船「野天鵝號」(Wylde Swan)上,進行為期六周的航海研究項目,但到了三月中旬,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各國政府實施邊境封鎖,許多國際航班停飛,也令他們無法按照原計畫從古巴搭機返國。

研究計畫的主辦機構「Masterskip」決定,在十二名經驗老到船員和三名教師的陪同下,學生必須穿越大西洋駛回荷蘭,這趟旅程七千公里,花費他們五周時間。

該機構董事克里斯多夫.梅耶爾(Christophe Meijer)表示:「我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與學生們一起回荷蘭,而不是帶著所有的問號留在加勒比海。」

從加勒比海盜

改稱海洋勇士

由於學生們僅準備熱帶氣候的衣服,沒有攜帶遠洋航行的衣物,因此他們從聖盧西亞(Saint Lucia)出發之前,得先準備好保暖的衣服、食物,以及惡劣天氣的裝備和其他用品。最初在航海之旅中自稱為「加勒比海盜」的學生,將他們的名字改成了「海洋勇士」。

十七歲的赫克曼斯(Floor Hurkmans)表示,這段經歷教會了她靈活的價值。她說:「一切都在不斷變化,返國時間改變了大約一百倍;保持靈活性非常重要。」

學生安娜.瑪雅特(Anna Maartje)同意上述說法,她表示:「你必須學會適應,因為實在別無選擇。我的第一個想法是:衣服怎麼辦,船上有足夠的糧食嗎?」

冒險歷程途中

充滿另類教育

儘管學生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家人聯繫,但在汪洋大海中仍相當孤立。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高中,不過在回程中,學生們一直很忙。他們使用在聖盧西亞購買的教科書來學習和做作業,其餘的時間裡充滿冒險性的學習,例如賞鯨豚和觀察其他海洋生物。

下午,這艘船上有所謂的「歡樂時光」。一名學生洛特(Lotte)說:「那意味著要清潔。所以雖然沒什麼好玩,但也是經歷的一部分。」她還提到,這次航行的困難之一,是四十人被侷限在狹窄的空間裡,幾乎毫無隱私可言。

在旅程中途,他們在大西洋中部的葡萄牙沿海亞速爾群島(Azores)停下來補充物資,但當局不允許他們離開船,十六歲的喬納(Jona)表示:「看到人們戴著口罩很奇怪,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世界。」

學生於四月二十六日抵達哈靈根港(Harlingen)後,喜出望外的家人和寵物在岸邊,還有火把和煙霧彈迎接他們。由於荷蘭社交距離規定和公共集會禁令,他們各別下船,並與家人團聚。

赫克曼斯的母親蕾妮.舒爾特邁耶(Renee Scholtemeijer)說,她希望女兒在意識到新冠病毒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時,會懷念她的冒險經歷。「因為家裡的生活很無聊。沒事可做,她又不能拜訪朋友。我認為兩天後她會想回到船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