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春季雨量是歷年第十少,比氣候平均值少百分之六十一點二,中央氣象局表示,需要梅雨解渴的中南部,預計可能要到六月才能暫離枯水期,呼籲民眾必須節約用水。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指出,從全年逐日雨量分析,五、六月太平洋高壓影響,西南氣流增強,台灣上空常有滯留性的鋒面,帶來持續性強對流。通常在五月下半旬至六月上半旬進入俗稱的「梅雨季」。
不過,氣象局分析發現,近三十年強降雨發生時間有變晚趨勢。氣象局及各國數值模式預報也顯示, 今年五月各地雨量以正常至偏少機率較大,六月雨量接近正常機率較大,梅雨季的總雨量接近正常。氣溫方面,呂國臣說,受全球暖化影響,梅雨季各地以偏暖的機率最大。
氣象局回顧春季氣候,二、三月共有九道鋒面影響,冷熱交替頻繁,但暖日多於冷,平均溫度高於平均值;四月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華南雲系及鋒面的影響,至四月二十六日止,平均溫度二十三點一一度,比平均值低一點三八度,是一九九七年以來最冷的四月。
至於五一連假的天氣,氣象局說,天氣穩定,連假期間北部高溫可到三十度,中南部更可能到三十三度。但連假最後一天,午後陣雨從山區擴大到北部與東半部的平地。
至於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擾動,氣象局預報員林品翔說,周末可能已接近菲律賓的陸地,是否繼續增強,目前各國模擬模式不一,是否會影響台灣仍有待觀察,目前看來對台灣暫時不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