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11年 羊毛氈戳出一片天

 |2020.04.28
181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一名就讀北京電影學院動畫科系的手作家殷越,從二○○九年畢業後沒繼續讀研究所、也沒上班,就宅在家每天戳戳戳做羊毛氈,毛氈創作的過程非常慢,殷越認為她的作品都是「一針一針,用生命和熱情戳出來的」。儘管前三年幾乎零收入讓她曾想放棄,但最終仍追夢十一年,如今她的作品受到廣大群眾追捧,並在國內外舉辦個展,甚至引發搶購熱潮。

一九八九年出生在江蘇的殷越,是大陸最早開始羊毛氈創作的創作者之一。從早期的蘑菇小人,到這幾年的大型毛氈雕塑作品,她的作品辨識度極高。殷越認為,毛氈這種材質源於生命,用它做出來的作品帶著溫度,親和可愛。

殷越表示,大學期間她對電腦3D技術完全不擅長,導致信心崩潰,甚至決定放棄畫畫。當時很迷惘,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畢業那年在網路上看到日本職人鈴木千晶(Chiaki Suzuki)的作品,對這種毛絨絨的材質十分喜歡,就開始搜尋資料、研究它的製作原理。當時毛氈材質並不普及,她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一家店,買些比較粗糙的毛紗和工具開始嘗試,那也是她第一次接觸到羊毛氈。

小兔子處女作

網路反應不錯

殷越回想當時的情景:「我先畫了一個草圖,然後配置羊毛的顏色,花了大概一個下午的時間,做了一隻小兔子。做完之後特別有成就感,迫不及待地給它做了小房子、拍了照片,放到網路上,收到不錯的反饋。」

不過前三年收入很微薄,殷越說:「因為大家不認識你的作品,自己也只是當興趣,不覺得作品可以謀生。後來知名度慢慢提高,收入才開始慢慢地增加。我不是一個物欲特別強的人,開銷也很少,有一定微薄的收入,就很開心。」

直到二○一六年,她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一位日本策展人,在東京代官山舉辦第一場展覽〈指尖造物〉。之後,她的作品逐漸廣為人知,於二○一八、二○一九年在大陸舉辦個展,竟然有人提前兩天兩夜就在會場門口等候,開展時已經很多人在排隊,一百多件作品,幾小時就售罄。

每日作16 小時

丈夫鼓勵前進

但是在備展期間,她每天工作十二至十六小時,趴在那裡戳戳戳,幾乎快崩潰。在漫長的過程裡,殷越的丈夫是最支持她的人。當她自己想放棄的時候,「是他拿著小鞭子在旁邊一直鼓勵,『妳可以的、妳要前進』」。

回顧過去的歷程,殷越表示:「每個年紀都有不同的社會身分和責任在身上,要換作現在這個年紀再讓我選,我可能不一定有勇氣去拿出幾年的時間,做這樣的嘗試。」她還建議同樣有理想的人:「手作不是大家以為的那個樣子:每天輕輕鬆鬆在家,不用去上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當成職業,甚至比上班更辛苦。因為是給自己在幹活,你會無情無盡地壓榨自己。」

殷越覺得,其實她從小認為自己是平淡無奇、不力爭上游的那種人,但通過手作,她愈來愈從中找到自己,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對於害羞靦腆的殷越來說,「通過作品能讓大家讀懂,比面對面交流還要開心一萬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