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方舟 把蜂蝶蟲蛙找回來!

 |2020.04.26
1675觀看次
字級
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建置濕地生態池、傳統家屋、穀倉等,尋回蝶群也傳承賽德克文化。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本報南投訊】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生態方舟」過去是良田區,但受多次豪雨風災、土石流肆虐而遭吞沒,水保局南投分局與部落居民投入復建,為環境及生態復育打造溼地生態池,並以傳統家屋、穀倉、竹編彩虹橋點綴,更發展當地部落旅遊。

水土保持許南投分局指出,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的生態方舟,原是賽德克族東岸部落種植水稻精華區,未料16年前受敏督利風災影響,眉溪上游山坡地崩塌沖刷大量土石填積,良田遭吞沒,再也無法進行農作生產,生態物種也消失不見。

「把蜂蝶蟲蛙找回來!」水保局南投分局近年攜手部落居民從兼具生活、生態和文化出發,盼找回過去生態環境,打造屬於當地的生態方舟,以賽德克文化為概念建置7座深淺不一的溼地生態池,重現水域生態棲地,廣植食草和蜜源植物。


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建置溼地生態池。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南投分局長陳榮俊說,險些消失的蝴蝶又成群飛舞,現有黃星鳳蝶、紫蛇目蝶、雌白黃蝶等逾234種蝴蝶棲息,成國內外蝴蝶研究重點區,更並列台灣三大蝴蝶谷,蜻蜓、青蛙、黃頭鷺、白腹秧雞、拉氏清溪蟹、山羌等動物也陸續現身。

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嘉勳則說,「生態方舟」不僅著眼生態,部落耆老更帶著青年運用傳統建築工藝,重建賽德克傳統家屋、穀倉及竹編彩虹橋,傳承且復刻了逐漸消失的部落傳統知識和智慧,也能發展部落旅遊,帶動當地社區觀光。

水保局規畫推出「跟著蝴蝶去旅行」安排尋蝶、探訪家屋、射箭及編織手環等遊程,更研發馬告蒸蛋、小米香蕉甜點等與蝶共食料理,詳情可上臉書「東岸部落」或「農村小童」專頁查詢預約。


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尋回蝶群也傳承賽德克文化。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