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方舟 把蜂蝶蟲蛙找回來! |2020.04.26 語音朗讀 16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建置濕地生態池、傳統家屋、穀倉等,尋回蝶群也傳承賽德克文化。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本報南投訊】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生態方舟」過去是良田區,但受多次豪雨風災、土石流肆虐而遭吞沒,水保局南投分局與部落居民投入復建,為環境及生態復育打造溼地生態池,並以傳統家屋、穀倉、竹編彩虹橋點綴,更發展當地部落旅遊。水土保持許南投分局指出,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的生態方舟,原是賽德克族東岸部落種植水稻精華區,未料16年前受敏督利風災影響,眉溪上游山坡地崩塌沖刷大量土石填積,良田遭吞沒,再也無法進行農作生產,生態物種也消失不見。「把蜂蝶蟲蛙找回來!」水保局南投分局近年攜手部落居民從兼具生活、生態和文化出發,盼找回過去生態環境,打造屬於當地的生態方舟,以賽德克文化為概念建置7座深淺不一的溼地生態池,重現水域生態棲地,廣植食草和蜜源植物。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建置溼地生態池。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南投分局長陳榮俊說,險些消失的蝴蝶又成群飛舞,現有黃星鳳蝶、紫蛇目蝶、雌白黃蝶等逾234種蝴蝶棲息,成國內外蝴蝶研究重點區,更並列台灣三大蝴蝶谷,蜻蜓、青蛙、黃頭鷺、白腹秧雞、拉氏清溪蟹、山羌等動物也陸續現身。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嘉勳則說,「生態方舟」不僅著眼生態,部落耆老更帶著青年運用傳統建築工藝,重建賽德克傳統家屋、穀倉及竹編彩虹橋,傳承且復刻了逐漸消失的部落傳統知識和智慧,也能發展部落旅遊,帶動當地社區觀光。水保局規畫推出「跟著蝴蝶去旅行」安排尋蝶、探訪家屋、射箭及編織手環等遊程,更研發馬告蒸蛋、小米香蕉甜點等與蝶共食料理,詳情可上臉書「東岸部落」或「農村小童」專頁查詢預約。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尋回蝶群也傳承賽德克文化。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前一篇文章 佛心教師 ! 停課怕窮學生餓 他日行8公里送餐 下一篇文章 文殊菩薩化身乞丐 救助虛雲老和尚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