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方舟 把蜂蝶蟲蛙找回來! |2020.04.26 語音朗讀 17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建置濕地生態池、傳統家屋、穀倉等,尋回蝶群也傳承賽德克文化。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本報南投訊】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生態方舟」過去是良田區,但受多次豪雨風災、土石流肆虐而遭吞沒,水保局南投分局與部落居民投入復建,為環境及生態復育打造溼地生態池,並以傳統家屋、穀倉、竹編彩虹橋點綴,更發展當地部落旅遊。水土保持許南投分局指出,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的生態方舟,原是賽德克族東岸部落種植水稻精華區,未料16年前受敏督利風災影響,眉溪上游山坡地崩塌沖刷大量土石填積,良田遭吞沒,再也無法進行農作生產,生態物種也消失不見。「把蜂蝶蟲蛙找回來!」水保局南投分局近年攜手部落居民從兼具生活、生態和文化出發,盼找回過去生態環境,打造屬於當地的生態方舟,以賽德克文化為概念建置7座深淺不一的溼地生態池,重現水域生態棲地,廣植食草和蜜源植物。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建置溼地生態池。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南投分局長陳榮俊說,險些消失的蝴蝶又成群飛舞,現有黃星鳳蝶、紫蛇目蝶、雌白黃蝶等逾234種蝴蝶棲息,成國內外蝴蝶研究重點區,更並列台灣三大蝴蝶谷,蜻蜓、青蛙、黃頭鷺、白腹秧雞、拉氏清溪蟹、山羌等動物也陸續現身。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嘉勳則說,「生態方舟」不僅著眼生態,部落耆老更帶著青年運用傳統建築工藝,重建賽德克傳統家屋、穀倉及竹編彩虹橋,傳承且復刻了逐漸消失的部落傳統知識和智慧,也能發展部落旅遊,帶動當地社區觀光。水保局規畫推出「跟著蝴蝶去旅行」安排尋蝶、探訪家屋、射箭及編織手環等遊程,更研發馬告蒸蛋、小米香蕉甜點等與蝶共食料理,詳情可上臉書「東岸部落」或「農村小童」專頁查詢預約。水保局南投分局與仁愛鄉南豐社區居民重新復建當地眉溪旁良田區,打造「生態方舟」,尋回蝶群也傳承賽德克文化。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前一篇文章 佛心教師 ! 停課怕窮學生餓 他日行8公里送餐 下一篇文章 文殊菩薩化身乞丐 救助虛雲老和尚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09雲梯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