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嚴峻,為了讓未來更有能量迎戰可能發生的傳染病,衛福部日前提出四十億元興建國家級「防疫中心」計畫,已獲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主要將負責疫苗研製、生物製劑等。行政院昨天指出,未來防疫中心的功能不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重疊,相關細節由衛福部說明。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昨表示,蘇貞昌已經在四月八日批文同意防疫中心計畫,規畫投入四十億元、期程為二○二一年至二○二七年的七年計畫,要在現今的昆陽衛生園區裡面成立防疫中心。
至於防疫中心的功能為何,Kolas說,重點除了疫苗研製、生物製劑等,另外還有規畫防疫物資的儲備能量,未來將透過防疫中心統整所有相關的防疫資源。
不過,防疫中心規畫以疫苗研製等為重心,部分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重疊,尤其國衛院二月初就啟動新冠病毒防疫開發計畫,展開疫苗、藥物、快篩試劑等三類研究,也在十九天內完成準新藥「瑞德西韋」公克級高純度合成,近日也做出十五分鐘快篩試劑雛形,功能與未來的防疫中心相似;而指揮調度防疫物資,也可能與未來成立的指揮中心有競合關係,Kolas則表示,未來防疫中心功能不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重疊,相關細節由衛福部說明。
Kolas說,雖然現階段還是防疫優先,但為了超前部署,迎戰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傳染病,因此行政院同意成立防疫中心。
打造亞洲一流生物實驗室
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從SARS後就有成立防疫中心的想法,規畫過程經歷幾番波折,經過同仁不懈的努力,終於走到行政院核准這一步。預計二○二七年完工後會有兩棟,以實驗室大樓為主,包括七間P3實驗室,希望成為亞洲一流國家生物實驗室。
不過,昆陽實驗室屋齡五十多年,滿五十年時經文資審查被列為「歷史建物」,因此需要經過文資會同意才能拆除重建。周志浩表示,文資會建議包括建物的花磚、柱子等意象,要保留一部分融入新的建築。去年通過第一階段文資審查和環評,去年十二月報請行政院同意。現在行政院同意後,接下來就要分年編列預算、委託設計規畫,相關設計規畫還要再經過文資審查通過,才能動工。
周志浩表示,現在昆陽只有一間P3實驗室可以操作活病毒,防疫中心完工後,疾管署P3以上實驗室預計會達到七間,大大突破目前研發和檢驗受到實驗室太少的限制。未來的實驗室空間也會更大,能夠容納愈來愈講究的實驗配備,新設計也將具備更周延的生物安全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