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財團法人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趙文瑜,從三歲就開始接受功文式教育,是台灣第一個接受功文式教育的人。身為功文文教機構總裁蔡雪泥的女兒,求學階段就開始為未來的教育工作做準備,在現今多元教育環境下,她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孩子目前的需要,並用心研發適合孩子學習的教材。
趙文瑜高中開始就到澳洲求學,並於大學畢業後到日本一邊求學一邊工作,在日本功文公司工作期間,她主要負責教材改訂工作,歷時三年的教材改訂工作,讓她更加了解功文式教材的精髓所在,及對輔導孩子學習應有的正確觀念。一九九七年趙文瑜回到台灣全心投入功文式教育工作,當時她發現以KK音標學習英文容易延誤孩子學習的進度及成效,因此便主動爭取經費,著手改訂英文教材,以「自然發音」作為學習英文的方法。當時國內很少人以此方法教授英文,要推動自然發音並不容易,但是她認為自然發音將會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儘管面對許多阻力,她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如今國內大多數學習英文的孩子都習慣以自然發音的方式學習,顯見當時她的看法是正確的。
目前適逢教育改革時期,許多孩子因此受到影響,為了讓每個孩子學到實質的知識及充足的自信心,今年她開始著手改訂功文式國語教材。教材改訂的目標,以「如何讓孩子順利學習到想要學習的內容」為準則,將孩子視為學習的主體,因應孩子學習的需要做不同程度的調整。全新的國語教材不僅增加了可供閱讀的故事內容,也將基礎教材往下延伸,讓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經由這套國語教材,重拾學習信心,進而奠定基礎能力。
功文式教育重視「個人別、能力別」,尊重每個不同個體的學習特性,趙文瑜認為,大人在思考孩子學習的內容時,應該多考慮什麼是適合孩子學習的內容,而非被動的以大人能給予的內容及方式做為孩子學習的項目。有很多家長常常會為孩子設定一個框框,以大人的眼光去判斷孩子能學習的內容,這種觀念不但會抹殺孩子學習的動機,也可能因此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趙文瑜始終秉持功文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孩子為學習主體,讓孩子從「會」的地方開始學習。儘管教育政策不斷變遷,但是觀察孩子的需要、開發孩子的潛能,幫助更多孩子、家長都是她永遠遵循的準則。
「功文式親職教育專欄」於每個星期五
《人間福報》家庭版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