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副總統呂秀蓮公開呼籲,希望更多企業團體,加入開設小秀才學堂的行列,因為投資下一代,就是投資台灣共同的未來。此話,恐是卸責說法,企圖將近年來政府施政不佳的予以否認。
目前在學校、社團、村里辦公處及宗教組織的投入下,已先後於二十個縣市設立一百二十八班,輔導中低收入戶、原住民、單親及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等家庭子女,及經學校認定,需要扶助的學習低成就弱勢學生共兩千四百一十四名,這些家庭的破碎,難道不是因為政府意識型態治國所造成的嗎?
教育資源本來就有限,需要政府站在客觀的立場,公平的分配給最需要的人。另外,整個政府將社會弄得烏煙障氣,使得經濟發展不再成長時,影響所及則是導致教育環境的惡劣,則企業、團體加入開設小秀才學堂的行列,投資下一代,也無法為台灣帶來光明的未來。
弱勢學生的根本問題,並非完全是教育的單方問題,只有政府扮演好其應有角色,不繼續將心力放在鬥爭上,則經濟、社會、教育及環境則自然正向發展,不會有如此多的弱勢學生,台灣的未來還需企業另外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