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渾沌的腦袋,寫著乏味的考卷;背起沉重的書包,我走出補習班。年輕的我彷彿置身在地獄,不斷的在升學苦痛與灰暗中徘徊,直到接觸了「多元課程」,才讓我打開一扇窗,搭起與多元世界連接的橋梁。圖/River
羅以晴/台中市曉明女中國中部一年丙班
撐著渾沌的腦袋,寫著乏味的考卷;背起沉重的書包,我走出補習班。年輕的我彷彿置身在地獄,不斷的在升學苦痛與灰暗中徘徊,直到接觸了「多元課程」,才讓我打開一扇窗,搭起與多元世界連接的橋梁。
十三歲的我,每天看著時間分秒過去,如影隨形的壓力讓我深陷泥沼,無法逃離。回想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為了考上心中理想的國中,補習班成為了我第二個家。我像是小蝸牛背著沉重的殼,一路努力地爬呀爬……如願進入國中後,迎面而來的卻是永無止盡的考試;五顏六色的參考書堆疊如山,分數這個「框架惡魔」,像鬼魅般掐住了我的脖子,我自忖:「這就是我要的學習生活嗎?難道青春注定得在枯燥乏味度過嗎?」
這學期學校安排了彈性多元的課程,一開始我也很好奇,不知道這個課程能帶給我什麼呢?最後在生活科技一堂課中揭開了神祕的面紗──電腦老師教我們寫程式,操控機器人與自走車。我發現,這堂課還真是有趣,感覺像是苦海中的一座天堂島,是沙漠裡的一座綠洲。多元的課程,讓我想起一位學測只考四十八級分的高中生,他因為有著豐富程式撰寫的經驗,所以順利的考上理想志願。那天,我頓悟分數不是唯一升學標準,死讀書更不是獲取知識的正確道路。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如同愛因斯坦所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靠爬樹的本領評斷一隻魚,那隻魚會一輩子相信自己很笨。」試試激發自己的潛能,我相信人生將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