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醫院最近少了職業看病族,醫院顯得空蕩,但醫護人員直言「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圖/妙正
【本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全台各大醫院管制嚴格,大量減少看病人潮,醫護人員戲稱的「職業看病族」也隨即消失,他們過去常常小病小痛就來掛號,或是上急診,醫院無法拒絕病人,造成醫院總是大排長龍,如今醫院空空蕩蕩,醫護人員直言,在分級醫療下,「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
五十歲李姓男子每天都覺得身體不舒服,上午都會到衛福部嘉義醫院門診區報到,輪流徘徊在家醫科、內科,要看到醫生才安心,近日因疫情入院管制嚴格,李男不見蹤影。
八旬陳姓老翁白天以「醫院為家」,輪流在眼科、中醫科和復健科掛號,他常說在醫院才放心,現在家人擔心疫情,都不讓他每天往醫院跑。
不只醫院,消防員也很有感,「看病叫車常客不見了!」一位嘉義縣消防員說,過去有男子每次喝醉酒就叫救護車,藉口頭痛、腹痛要求送急診,每周數次、甚至一天打兩次一一九叫車,不聽消防員勸說,甚至生氣抱怨消防隊不想救他,另有些輕症、慢性病,或連痔瘡流血都叫救護車的人,自有新冠病毒疫情後幾乎都不見了。
健保署統計,二○一八年因為「輕症」掛急診的病患高達一百零六萬人次,占整體急診的百分之十五,不過隨著疫情延燒,嘉義各大醫院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減少三成的門診量。台南成大醫學中心門診大約減少百分之二十。
成大醫學中心指出,從急診可看出輕症的患者變少,傷檢三、四級減少,但比較嚴重的一、二級增加。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趙麟宇也說,以往有人只是肌肉痠痛就來掛號,真正需要複診、照X光片的病人常常排兩三周才能掛到號,如今醫療資源得以被有效分配。
嘉義長庚急診科主任醫師林稜傑觀察,在急診的職業看病族主要分作兩大族群,其一是病患不知道掛什麼科才好,乾脆跑來急診,其二是常自覺不舒服的慢性病長者,因為子女沒時間陪看病,帶來掛急診較快,這些現在多已不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