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 親密關係的祕密 說話的力量

文╲王進財(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20.03.19
1791觀看次
字級

文/王進財(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家庭親密關係裡有個人自我親密、夫妻親密與親子親密。親密關係的產生,是兩個人彼此之間品質良好的互動過程,互動結果雙方都能歡喜接受。

從以上的描述可以想像,建立親密關係是一件不容易且複雜的事,所以,若關係中常出現命令、指責、威脅、否定、補償、討好、逃避、爭吵、負氣、委屈、自責、冷漠等,都不會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

關係是一對一的存在,透過雙方的表達和接收,來來回回互動所建立起的關係,牽涉到「說」和「聽」的力量。雖然有人認為,會聽比會說重要,但我認為二者一樣重要;也就是,每個人該說的時候要會說,而當對方說的時候也要會聽。

說和聽都是頭腦思考及運作的過程及結果,嚴格講,會說比會聽更重要,正所謂「禍從口出」、「覆水難收」。不管你聽到或看到什麼,如何完整表達,並讓對方不覺得被誤解、被指責、被控制,不挑起對方負面的情緒和感受,其實有一定的難度;而聽到或看到外在的信息時,你的頭腦怎麼解釋和消化其實是不斷變化的,只要沒表達出來,就是不會影響外在關係。

以下,分享我最近看到的兩個實例。

孩子看到同伴在喝可樂,說他也想喝,但健康意識很強的阿嬤說不行,要喝就喝白開水。

「我就想喝,他們都可以喝,為什麼我就不行?」

「不行就是不行,喝可樂對身體不好,你怎麼不聽話?不乖!」

「我哪裡不乖,阿嬤為什麼罵我?」

太太看到先生回家很累,對先生說應該向老闆反應加人。

「你不懂啦!」

「老闆都很苛刻,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你怎麼連這個也不懂。」

「對啦,你比較厲害,不如你去說。」

「那你就擺爛好了,反正不關我的事!」

說話是一種思考和表達的過程,而思考的盲點則是預設立場、先下結論,缺乏同理對方的感受和了解對方的渴望,可以說是欠缺思考的直覺判斷。

我們說話時需要了解,每個人都不希望被強迫,由自己選擇的結果才能讓自己滿意並願意負責,你只能引馬到水邊,由馬決定要不要喝水。因此,了解對方是和你不同的人,同時了解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肯定和關愛,是親密關係的重要元素;說話時,要充分表達你內心的愛和感受,而非情緒語言。

例如,阿嬤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喝,但可樂對健康不好,阿嬤又很愛你,不希望你變得不健康,怎麼辦?阿嬤準備蜂蜜水給你喝,好不好?」

孩子可以說:「那我喝一口可樂和一杯蜂蜜水,這樣好嗎?」

同樣地,太太可以說:「辛苦你了!為了這個家,看你工作那麼疲累,我好捨不得。我能幫忙做點什麼?」

先生可以說:「謝謝你的體貼,公司事情很多、很煩!」

「真辛苦!吃飽飯後,我們出去走走散散心。我相信你一定會想出好方法,再困難的階段也一定會過去的。」

還有很重要的是,說話內容必須和肢體及口氣一致,否則會產生反效果。

發生不如人意的對話時,我們可以先深呼吸,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同時去除各種假設和預設,然後打從內心流露出體諒、同理、陪伴、尊重與愛的語言和行為,促進擁抱和傾聽等感性親密關係;當兩人的感性關係通暢了,才能進入解決問題的理性思辨對話。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是每一次的說話過程都能令人滿意,但只要每次都有一點進步,就應該互相肯定與鼓勵:我們又成長了一點,彼此的親密關係往前更進一步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