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十八分進大學,引起社會大眾廣泛討論,我另有感觸,大學生心態被考試扭曲,導致台灣沒有知識份子,這才是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傷害社會最大。
考試結果出現了一堆態度消極、人生悲觀的失敗者,年輕人的活力與自我期許都沒有了,從骨子裡自我否定,這還不夠嚴重嗎?面對這些學生,我教學的第一件事是心理建設、精神治療,可是成效有限,從表面上看他們能吃能睡、有反應,其實已變成「哀莫大於心死」的行屍,我人微言輕沒辦法,社會、父母要殺他,他自己要否定他,如何救得了?一試定終身,比焚書坑儒嚴重多了。
勝利者神采奕奕,因為有了好成績,就有好老婆、好報酬,能享受親朋羨慕的眼光,該有的都有了當然滿足,可是未來情況也不樂觀,在他們眼中身家性命就是一切,氣度格局一個比一個小,醫學系畢業生很少會繼續進修,為什麼?對賺錢沒幫助,有些博士班學生為了學位,讀到咬牙切齒,發誓只要拿到學位,一輩子不再碰這些垃圾書;知識份子應多負社會責任,那是寫作文的論調;醫生應以病患的權益為第一優先,不這樣說能畢得了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干我屁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神話;「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聯做得不錯,但讀書到晚上一、兩點,圖得是什麼?賺錢的科系永遠是第一志願,事實已夠清楚了。
現在的大學生在過什麼日子?缺課一大堆,平均每天上網六個半小時;圖書館平時門可羅雀,考試前幾天塞到爆;不買課本、不看報紙,凌晨一點以前睡覺是「不正常」,許多人是吃「早午餐」;平時不運動,體力很差,打工兼職的一大堆;有些學生忙社團,更多學生搞同居,一所學校大門口的街道竟叫「同居街」。
我沒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畢竟有自覺的知識份子寥若晨星,大家只會罵當權者只顧自己一家老小,卻沒有警覺台灣的養成教育就是這樣,這已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形成「全民運動」,這是最可怕之處,以這樣的國民追求國家社會的和樂康寧,無異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