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慈濟宮曾在一九八一年,特別請台灣電影製片廠團隊拍攝「上白礁謁祖祭典」的影像膠捲。
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主祀保生大帝的台南學甲慈濟宮,在一九八一年特別請台灣電影製片廠團隊拍攝的《上白礁謁祖祭典》畫面,不只記錄早年民俗祭典,更是深具保存價值的宗教影像。為此慈濟宮委託南藝大進行「數位掃描」科技修復,終於讓這批歷史珍貴影像重現世人眼前。
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表示,慈濟宮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都會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活動,是當地行之有年的悠久祭典,亦被列入台南市定民俗。從成功修復的十六釐米膠卷中,看到幾乎消失不見的古老藝陣,如東竹圍八美圖、封神榜、郭子儀大戰烏鳳仙藝閣等宗教活動,並且呈現出數十年前的台灣農村背景、社會風俗與信仰文化。影片記錄完整,未來可以作為研究民間信仰歷史變遷的文獻史料外,更是台灣重要的宗教文化資產。
王文宗指出,要修復這批老影片可不容易,由於歷史久遠,膠卷已出現發霉、色彩褪色等窘況,南藝大團隊評估如果再晚一年進行修復,恐怕劣化得更嚴重,影響影像保存。幸好在國內知名修復師王明山與南藝大影像修復團隊攜手合作下,進行聲音掃描與影音整合,歷經兩個多月全力搶救後,終於讓影片長度約達三小時的《上白礁謁祖祭典》歷史影像,得以重新出土。
王文宗說,目前慈濟宮還委託南藝大團隊修復一批歷史更悠久、約拍攝於一九七○年代的八釐米膠卷影像,保存國寶級「葉王的交趾陶」、 「何金龍大師的剪黏」等有形資產,希望讓宗教內涵可藉此代代相傳,凝聚成台灣民俗文化的集體記憶,讓信仰文化價值深植每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