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近日遭受暴雨襲擊,災情頻傳,救難人員忙壞了。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巴西東南部連日來遭到暴雨襲擊,聖保羅州沿海聖多斯低窪地區多處地點發生土石流,造成至少十三人死亡,四十五人失蹤;里約熱內盧柏油路面被掀起大洞,許多車輛翻車位移,宛如劫後戰場。
國家氣象局指出,聖多斯低窪地區九個城市二十四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一百毫米;圭魯加(Guaruja)降雨量更達三百毫米,超過一整個月的預期降雨量(二百七十七毫米)。
氣象專家索亞瑞斯(Cesar Soares)指出,大西洋溫度變化和全球變暖,是今年初襲擊巴西東南部暴雨集中形成、且滯留時間較長的主因,使得二月以來,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好景(Belo Horizonte)和維多利亞(Vitoria)四個州府的降雨量都高於歷史平均值。
科學家濟黎(Murcia Zilli)根據過去七十年的資料研究巴西東南部地區的降雨模式指出,全球變暖是引發暴雨的其中一大因素,這種現象在縮短雨季的同時,也增加降雨強度,導致自然災害、洪水和山體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