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浮動油價後,由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節節高漲,中油在每周二宣布是否調漲價格,若調漲,周二傍晚起加油站就大排長龍,否則周三出現車陣,產生所謂「周二效應」,在經濟部宣布下月一日起實施浮動油價新制後,這個效應是否會消失?
浮動油價新制放棄「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價格」,改採「八折計價的七成杜拜,加三成布蘭特原油價格」為計算標準,是還民眾公道,應可以減少抨擊,但每月調整一次,若國際原油在此期間一路下跌,勢必仍要遭批評。
因此,浮動油價問題並不在於「每月」與「每周」的差異,會招致負面反應的根本原因,在於中油並非「合理反映」購油成本,與拿「法定盈餘」擋箭牌,而且經營績效不佳,卻以民營集團作為不對稱比較樣本;再追根究柢,還是在於「油價」是政治課題,不僅中油為政治工具,油價也是用來降低民怨、攏落民心的政治工具。
如果中油不能民營化,而由事業體自負盈虧,再多的油價浮動機制計算公式,也只是政治考量下的短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