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許多父母不知如何著手。台北市大直國小教師吳秀娟投身美術教學,二十多年來一直堅持培養學生藝術天份。她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一套對美學的獨特「觀點」,在天馬行空的創作中「匠心獨具」,只要好好引導鼓勵,往往有亮麗成績。
為了激發孩子心中潛藏的藝術天份,打從孩子剛進入小學開始,吳秀娟就會利用時間帶著班上學生,一起前往學校附近的故宮或市立美術館進行「藝文戶外教學」,教導孩子如何從每幅大師畫作中去感受獨一無二的畫風,以及整體線條呈現出的「力」與「美」。從學生充滿好奇的眼光與此起彼落的驚呼聲中,吳秀娟知道,藝術的氛圍已經悄然在這群孩子心中萌芽。
除了讓孩子學習如何欣賞「藝術之美」外,吳秀娟也提供孩子「感同身受」的體驗機會,透過「我是一座雕像」的教學設計活動,訓練孩子模擬喜、怒、哀、樂等各種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藉由「集體創作」的方式,讓全班孩子以水墨作品聯手拼貼出「戰爭與和平」的精神訴求。
「我相信透過藝術教育的落實有助於涵養孩子的品格教育」,本身也很喜歡欣賞藝文活動的吳秀娟表示,所謂的「藝術」就是一種人文薈萃,透過藝術種子的滋養,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品格與人文素養,讓孩子從欣賞別人的才能中,進而肯定自我,展現自己的多元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