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台灣路線的爭議仍餘波蕩漾,國際奧會澳洲籍資深委員高斯伯,直言台灣「不配合,就退出國際奧會」,一記速球,就看主政者如何拿出智慧接球。
中國打壓台灣是「常態」不是「變數」,尤其身為二○○八奧運承辦國,更是其展現國力、宣示主權的絕佳時機;同樣地,「很會選舉」的民進黨政府當然不會放棄「作文章」的絕佳機會,「外患轉內銷」可想而知。但主政者若頻頻點火,執意「衝撞」國際現實,逼得國際奧會出面,代誌就大條了。
國際奧委會(IOC)不僅擁有領導和決定奧運問題最高權力,並對會員國更有「懲戒權」,若有會員國膽敢造次,開除會籍絕不寬貸。如今,中國既承諾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聖火路線的「解讀」也能「各取所需」,台灣執意找梗,中國面子固然掛不住,但IOC的權威也被挑釁(奧運邀請函是由奧會主席羅格發函,不是胡錦濤),資深委員的發言對台灣雖談不上有明顯且立即的危險,但主政者若依然故我,難保不會讓IOC成員產生「台灣是麻煩製造者」的認知,屆時恐怕台灣動健兒會沒了國際舞台。
台灣要走出去,要有舞台,有了舞台,才有成績,在兩岸詭譎氛圍下,正因發球權不在我們手中,主政者尤須權衡輕重、審慎以對,勿予中國操控「國際視聽」的機會,若凡事出於選舉考量,只會混淆「政治」與「體育」的界限,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舉措,更無異於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