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許多知名的藏書家都喜歡在自己的藏書上鈐印。印章上除名號之外,往往還留有別的文字,以反映藏書者的人品、氣質和意願等,讀來意趣盎然。
最早的藏書印章,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寫的──「貞觀」兩字的連珠印。
此後,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兩字連珠印,李泌的「端居室印」、李煜的「建業文房」印、趙匡胤的「秘閣書」等印,均頗有名。
明代學者施大經有一方藏書章,上鐫「施氏荻閣藏書,古人以借鬻為不孝,手澤猶存,子孫其寶之」二十三〕字,意在告誡嫡屬,謹守先澤,貧不賣書。
清代著名藏書家吳騫的鈐印,印文云:「寒無衣,飢無食,至於書不可一日失。此昔人治厥之名言,是拜經樓藏書之準則。」正因為有如此之精神,吳氏一生專於學問,終成為清代傑出的版本目錄學家。
清代史學家萬貞一有「吾存寧可食吾肉,吾亡寧可發吾。子子孫孫永勿鬻,熟此自可供粥」的藏書印。用愛書如命的話來形容萬貞一,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清末刻有《榆園叢書》的許益齋,亦有一方多字的藏書印章;「得之不易失之易,物無盡藏亦此理。但願得者如我輩,即非我有亦可喜。」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藏書印章大多自撰自刻,比較受推崇的有「不負古人告後人」、「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等等,愛書之情溢於言表。
毛澤東也酷愛讀書,他在中南海的個人藏書達數萬冊。他常用的一方藏書印為「毛氏藏書」。這枚印章是上海篆刻家吳朴堂刻的,毛澤東看了非常滿意,後來他所有的藏書均鈐著這枚藏書印章。
鄧拓的藏書印章也別具格調。他曾刻有一枚「書生之氣不可無」的藏書印,形象鮮明地表達出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治學的學者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