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罹患高血脂、糖尿病的童先生,現年五十五歲,原來是個跑步建將,卻在服降血脂的藥三天後,才跑十多公尺,就感覺小腿痠痛、脖子也挺不直,到醫院檢查發現,肌肉出現發炎現象,醫師趕緊請他停藥,才逐漸恢復正常。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服用降血脂有百分之五到十會出現肌肉痠痛及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包括出現疲倦、食慾差、尿液成深褐色、肌肉發炎及肝功能異常等情況,如果發現上述任何一種症狀,就應就醫,透過血液檢測就能立即找出原因。再由醫師評估後續治療方式,如果放任症狀惡化,肌肉發炎越來越嚴重,可能會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甚至阻塞腎臟,導致腎衰竭。
他建議第一次服用後,二周就應驗血觀察,之後每三個月再驗一次血。若有副作用產生,最好藉由適量運動,例如以每小時五到六公里速度,連續七天,每天走三十分鐘;有氧舞蹈、慢跑、游泳、自行車、爬樓梯、體操等。
飲食方面,則是少吃肥肉、內臟及甜食,多攝取如全穀物麵包、深綠色蔬菜、去皮雞肉等;再補充魚油、大蒜萃取物、大豆異黃酮等營養食品,且減少抽菸酗酒,日常生活飲食以清淡為宜,注意營養均衡,才能常保健康。
何一成指出,高血脂患者的總膽固醇大於二百mg/dl、壞膽固醇大於一百三十mg/dl,以及三酸甘油脂大於二百mg/dl,或是糖尿病及心臟血管患者,就應立即服藥,否則建議先不須服藥,應從平日的運動、飲食著手改善,來達到降血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