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又」要出訪中美洲友邦,報載去程、回程都過境美國本土外的阿拉斯加,但陳總統是否會心血來潮,臨時指示轉向飛往非洲,在卸任前再來次「驚奇之旅」,誰也不知道,不過希望陳總統別再這麼做。
昨天某大報專題報導陳總統去年五月震驚國內外的「世紀迷航」之旅,那次出訪不但沒有事先擬定飛航計畫,離開桃園機場,未依規定向塔台報告下一個目的地,結果是由民航局特別批准放行;而且到後來降落黎巴嫩受阻,再到最後以幾近欺騙的方式,「技術降落」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事後還得意洋洋的自誇是「外交突破」。
這使得歐盟國家產生戒心,在這次出訪前就知會我國,不再接受沒有飛航計畫的技術降落。陳總統耍小聰明,不但台灣的外交處境和國際形象沒有改善,反卻誤掉我國民航的國際形象,全體國民都丟臉。
更重要的是,一國元首的安全,關係到國家的政治局勢,萬一當時專機真的無法降落,後果難以想像,陳總統不顧國家安全與前途,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對陳總統任內多達兩位數字的出訪,成效如何、意義何在?和浪費多少人民納稅錢,筆者不想再討論,但希望陳總統聽到人民的聲音,不要妄想用什麼「╳╳之旅」就能讓台灣多得到一些國際空間,反而很可能得不償失。
立源(高雄市/商)
陳總統將出訪中美洲友邦,欲過境美國本土,美國因台灣發動入聯公投而拒絕,只提供阿拉斯加「技術降落」,陳總統經深入考量,決定忍辱負重同意。
小布希原是美國歷年來對台灣最為友善的總統,可是陳總統不斷違反「四不一沒有」承諾、衝撞國際體制,美方明確表達拒絕陳總統過境本土,就代表台美關係降至冰點。
如果我方自始至終本於「忍辱負重、全盤戰略考量、大局為重」三原則,怎麼會落到今日局面?而且最重要的是,中華民國總統欲過境美國本土卻不可得,完全聽從美方安排,備受羞辱,總統代表國家,他受到美國羞辱,也是國家、人民遭羞辱。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期待陳總統能省思,不要他「忍辱負重」,人民跟著「含羞忍辱」。
朱明鑑(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