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有的低溫特報基礎上,以特報燈號等級強化提醒低溫的程度及延續時間, 108年11月1日起開始實施,提醒各界提高注意。圖/取自中央氣象局
【記者張睿杰/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近日持續對全台發布低溫橙色燈號,你知道亮燈號顏色代表溫度幾度?一般認為暖色系代表溫暖、冷色系表示寒冷,但是氣象局溫度燈號顯示可不是這樣,相反地暖色系的黃、橙、紅燈是代表寒冷、非常寒冷和嚴寒的警告。
氣象局今(31)日發出橙燈(非常寒冷)的地區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有6℃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寒冷)則有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台東縣、金門縣,有10℃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
今(31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僅花東偶有零星雨,白天氣溫略為回升。明(2月1日)天清晨後持續受寒流及輻射冷卻效應影響,各地天氣仍相當寒冷,低溫僅8~10℃,尤其西半部及花東縱谷局部地區低溫仍有機會下探到6℃以下。
從上述溫度來說,怎麼看都是以冷色代表寒冷,為什中央氣象局溫度燈號要黃橙紅?中央氣象局說明,低溫特報燈號顏色是要預警嚴重程度,依行政院 101 年頒布「各類災害警戒顏色燈號訂定原則」,再經跨部會協商,並與縣市政府代表開會討論後,決議採「黃、橙、紅」3 色燈號分級。

圖/取自中央氣象局
低溫特報中的燈號如何定義?
中央氣象局邀集中央政府相關機關及縣市政府,針對臺灣地理環境特性,蒐集各界對於低溫相關需求、意見與需配合事項後,取得共識訂定低溫特報燈號分級預警門檻值,在舊有的低溫特報基礎上,以特報燈號等級強化提醒低溫的程度及延續時間, 108 年 11 月 1 日起開始實施,提醒各界提高注意,加強採取防範措施。
低溫特報燈號依低溫程度與延續時間,將低溫特報分成黃燈、橙燈、紅燈 3 等級,並以縣市為單位來發布:
黃色燈號(寒冷):平地最低氣溫降至攝氏10℃以下。
橙色燈號(非常寒冷):平地氣溫降至攝氏6℃以下,或降至攝氏10℃以下且連續24小時氣溫低於攝氏12℃。
紅色燈號(嚴寒):平地氣溫連續24小時低於攝氏6℃。至於連江縣則由於緯度較高及地理、氣候因素,其燈號為以上標準減4℃。
要如何獲得低溫特報燈號的內容?
低溫特報燈號發布後將於氣象局網站(https://www.cwb.gov.tw/V8/C/)、「生活氣象」APP 及 Facebook「報天氣-中央氣象局」,(https://www.facebook.com/CWB.TW/)粉絲專頁等處揭露。預報員也會透過新聞傳播媒體加強播報、宣導,提醒民眾及政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