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說清楚》辭詞

◎季旭昇 |2007.08.13
2516觀看次
字級

中國文字最小的單位是「字」,聯字而成「詞」,聯詞而成「句」,聯句而成「篇」,聯篇而成「章」。照這個用法,明明是綴「詞」造句,聯篇成章,可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大一點的辭典,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辭海、辭源,都用「辭」,而不用「詞」呢?

辭,音ㄘˊ,大徐本《說文解字》說:「訟也。←(ㄌㄨㄢˋ),←猶理辜也,←理也。」意思是:辭是訴訟。不過,從甲骨、金文來看,「辭」字本來是主管、管理的意思,引伸有訴訟、文辭等意思。

詞,音ㄘˊ,《說文解字》說:「意內而言外也。從司言。」許慎《說文解字》的意思不好懂,據段玉裁注,「詞」是指形容詞、副詞、虛詞等。

「辭」和「詞」在某些意義上絕不混淆,屬於「告辭」義的詞,如「辭別」、「萬死不辭」等,絕對不會用「詞」。戰國秦漢間流行的文體「辭賦」,一般不會寫成「詞賦」。宋代的代表文學「詞」,絕對不會寫成「辭」。屬於「文辭」義的,早期絕對不寫成「詞」,如「不能贊一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大放厥辭」、「絕妙好辭」等。

大約從唐代開始,「辭」和「詞」在「文辭」義上開始有點亂了,唐代科舉考試有「博學宏辭科」,用來選拔學問淵博、文辭卓越的人。考試內容既無辭賦,也無詩詞,但是在史書中,這一科或者寫成「博學宏辭科」,或者寫成「博學宏詞科」,二者完全沒有任何不同。

唐代以後,「文辭」義的「辭」也可以用「詞」,二字交流,難分彼此,所以會看到「各執一詞/辭」、「念念有詞/辭」、「強詞/辭奪理」、「清詞/辭麗句」、「支吾其詞/辭」、「閃爍其詞/辭」、「詞/辭不達意」、「詞/辭窮理屈」,都是二字通用,毫無不同。

韓愈有一首〈歸彭城〉,寫生民之苦,很感人,其前半如下:

「天下兵又動,太平竟何時。訏謨者誰子,無乃失所宜。前年關中旱,閭井多死飢;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屍。上天不虛應,禍福各有隨。我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上言陳堯舜,下言引龍夔。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意思是:天下戰爭又起來了,什麼時候才能太平呢?為國定大計的人是誰啊?恐怕不是很理想的人吧!前年關中大旱,鄉里百姓多餓死;去年東郡又大水,生民死屍隨水漂。上天不會隨便降福降禍,禍福都是有原因的。我想要進獻不成熟的計策,又沒有機會到皇帝面前。我可以把肝割下來當紙,我要用血來寫文句,上陳聖王堯舜的理想,下引古代賢臣的良言。我的言詞充滿了慷慨激動,我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

同樣是「文辭」義,而「書辭」、「言詞」並出,可見當時「辭」、「詞」已混用難分。清末民初以來講文法的人,詞類用語一律用「詞」,於是在「文辭」義方面,「詞」日益流行,「辭」逐漸退隱。

不過,我們可以有一個原則:漢以前「文辭」義的只用「辭」;現代則多用「詞」。文言古雅的儘量用「辭」,白話淺近的不妨用「詞」。(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