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校園】迷你中興國小 三好氛圍濃厚
文、圖∕周美瑩
雲林縣水林鄉瓊埔村的中興國小是一所典型的偏鄉小學,學校地理位置偏遠,目前全校學生共23人。雖然學生逐年減少,但是校方對於落實品德及人格教育依舊相當重視,經常教導孩子要懂得惜福感恩,善用資源以提升自我能力,希望小朋友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價值信念,追求光明的未來。
●落實可行的特色規劃
校長吳忠勇表示,三好校園的特色規畫首重確實可行,因此配合學校環境營造及各項藝文活動,並與社區服務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實踐三好的理念——為了能讓孩子認識並了解三好活動,先從校園的情境布置開始,讓學生不管在教室、走廊及廁所,都隨時能看到三好的標語,讓三好的精神慢慢透過眼見而內化於心;並且將國內外的名言諺語,以中英對照方式布置了英語布告欄、偉人牆,讓學生一邊提升英語能力,一邊思考這些勵志名言的內涵。另外,學校還舉辦了三好模範生的選拔以及風簷書香閱讀獎勵等活動,在多元的學藝活動中併入三好精神的推廣。
為了讓學生落實「做好事」的理念,學校還安排結合社區服務,走出學校,到社區的長青食堂進行彩繪活動,讓學生體會「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真諦。學校的老師很用心,設計了「水土保持」的戲劇表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領悟愛護地球的理念,並將「行三好」帶回家庭,讓家長看到孩子們在行為舉止、言語應對上的改變,一同成長,美化人生。
●良善內化與外在改變
訓導組長王姿惠表示,執行各項三好校園活動後,最大的效益是使學生的氣質提升。以前需要時常提醒學生遵守日常生活的規矩,實施三好教育以後,提醒的次數減少了,學生較能自動自發,不逾越校規;更明顯的是,1月29日連續三天舉辦「三好營隊」活動後,孩子變得更有禮貌,會主動跟師長請安問好,並且互相提醒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空暇時間也會哼唱〈三好歌〉。看到良善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發芽,她感到非常欣慰,深深感覺當初決定申請「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是正確的決定,更希望未來能影響水林鄉鄰近的學校一同加入,彼此交流心得,共同實踐「三好校園」的願景。
因為學校重視品德教育,學生家長王淑芬最近發現就讀六年級的孩子變得很有禮貌,即將進入青春期,但並沒有說話尖銳、愛挑人毛病、愛鬧彆扭的特質,與成人的應對能自然得宜,也會主動跟家人請安問好,發自內心的說好話,整個人變得更有氣質。
吳校長表示,明年的校務工作重點將放在結合閱讀來推廣及實踐三好計畫,著重課程設計的核心素養,加強「三好」理念推廣,以期深入孩子內心,進而表現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之中。此外,校方將在母親節辦理一場感恩活動,邀請家長參與,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改變,並認同「三好」理念,將三好帶入家庭,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
中興國小雖然迷你,因師長努力營造惜福感恩的三好氛圍,學生的未來將不可範限。

圖說:校長、老師與學生在三好牆合影。
圖 /人間社記者周美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