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浪潮

 |2007.08.12
1109觀看次
字級

討論書目:《浪潮》
作者:莫頓‧盧 
出版社:漢聲
導讀:郭淑芬
記錄:雅婷
地點:貓頭鷹圖書館



導讀人淑芬,在讀書會一開始明白地告訴大家,自己原本對納粹的議題就不感興趣,但是《浪潮》這本書引起她想把故事趕緊看完的衝動。好幾次,她都捨不得把書本放下,甚至越讀越緊張,整個人都坐立難安。這個作者令她相當敬佩,可以把故事寫得如此引人入勝。

導讀之初,淑芬為每一個章節做大意的介紹,後來館長建議她朗讀其中部分段落;等淑芬朗讀後館長就請大家分享聽後感覺,學員紛紛表示聽過內文後,更能體會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概念,大家也更明瞭朗讀文章的力道所在。

聆聽著淑芬所朗讀的段落,彷彿我們就置身於這個排除異己的、同仇敵愾的法西斯主義浪潮裡;當我們聽讀到:「沒有經過思維而相信的東西,就是一種迷信」更是有當頭棒喝之感。明穎就提到,像許多群眾事件的最初動機可能是好的,但是在聚合眾人的過程當中,似乎大家已經忘了初衷,反而變成一種趨之若鶩的現象。

朱大哥強調,作者厲害之處就在於將「納粹」是如何操作的,在這本小說裡面簡明地呈現出來。如朱大哥所言,思想剛開始往往是美好的,它衰敗時則是殘暴的。如同納粹黨的興起源自於希望重整社會整體的蕭條狀態,但卻造成對世界難以抹滅的傷害。,明穎則提到,浪潮反映出許多群眾活動會變成:上位者(班恩老師)因為沉迷於權力之中,就算發現問題也不願及時踩煞車;下位者 ( 附合群眾 ) 又不願將架構出來的美好表面(法西斯世界)給震垮;這時浪潮已不再只是簡單的實驗團體名稱,反而成為「恐懼」和「強迫服從」的代名詞了。最後她強調,這的確讓人反思台灣是否也有這樣的組織在社會中運作著。  

淑芬說這本書給她的最大啟示是:每一個人要不斷地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她建議在閱讀此書時,可以反覆思考序文所提及的:「我們須時時思考自己身處於何種環境和組織當中,並且省思所遵循每一個規定,背後的真正意涵為何,而非一味地盲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