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理環境特別,孕育出複雜的生態系,生物種類繁多,植物多樣性亦大。在人類到達之前就已在台灣生長的植物,稱為原生種或自生種(native species)。在原生種中,有些植物和鄰近地區
如福建、廣東、中南半島、菲律賓、琉球等地相同;有些則屬於台灣獨有,稱為固有種或特有種(endemic species),兩者都是此處所稱的原生植物。
台灣原生的高等植物有四千餘種,其中有些種類與先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漢人早移民台灣的南島民族先住民,本身沒有文字,也未發展出複雜的曆法系統,但觀察到有些植物的物候規律,可作為台灣四時節氣的指標,也成了每年農事活動作息時間表的信物。如刺桐春初開花,花色鮮豔易見,先住民因此以刺桐花訊來指示播種季節的到來。
其他與生活發生密切關係的植物,尚有建構房屋棟樑,也是古代重要燃材的九芎;枝稈具刺、木質堅硬耐久的刺竹,是往昔屋宇四周或城鎮、村落周圍重要的防禦植物,並用之於築屋、造舟,古代台灣到處均有種植。
此外,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如金線蓮、仙草、愛玉、鼠麴草等,長久以來就是台灣人重要藥用、飲料或食用植物,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植物種類。
台灣的原生種中,亦有植物因某部分具特殊物質或材質強韌堅實,而被人類大量使用,形成獨特的產業,例如分布於低海拔地區的樟樹,可用來提煉樟腦,台灣因此曾是世界天然樟腦的主要產地。原生於中海拔至低海拔森林的黃藤,莖稈堅韌又富彈性,可製作家具,皮部則用以編織筐籃器物,是古人倚賴極深的經濟植物。
另外有些原生植物,雖然其他地區亦產,不過並未引起注意,相反地,在台灣不但極為常見,而且是詩詞中常被取材的對象,如榕樹、茄冬、林投、月桃等,華南地區一樣也有這些植物,但少見中國文學作品予以詠頌。而台灣民間認為能預測颱風發生次數的颱風草,華中、華南地區也很常見,卻未衍生相同的傳說。這些也都是能彰顯台灣植物文化獨特性的原生種。
刺桐
春色燒空到海崖,柳營繞遍又山家;
崑崙霞吐千層豔,華嶽蓮開十丈花。
──孫元衡<刺桐花>
刺桐滿樹耀眼的火紅花朵,自古就吸引了文人墨客的注目。這首詩描繪的,正是清康熙年間台南城(時稱台灣縣)四周刺桐花盛開的絢麗景象。每逢春季開花時節,一株株豔紅如火的刺桐環繞營署,一望無際,蔚為大觀;所謂「紅刺桐花圍郡邑,碧篔簹←拂滄浪」,當時的台南因此有譗刺桐城豃之美名。
刺桐耐風、耐鹽,台灣全島海邊及濱海附近的山麓地帶皆有分布。全世界的刺桐類植物約有兩百種,包括日本時代引進台灣的珊瑚刺桐(E. corallodendron)和雞冠刺桐(E. crista-galli);前者原產熱帶美洲,後者原產巴西。但只有本種分布最廣,除原生台灣之外,也出現在琉球、亞洲其他熱帶地區及太平洋群島等。
早期原住民並無曆法,常以周圍景物的變化作為季節遞轉、生活作息的依據。刺桐於每年冬盡氣候回暖時開花,花色燦爛鮮麗。清道光、咸豐年間,劉家謀在其〈台海竹枝詞〉自註裡說:譗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刺桐花開為一度,每當花紅草綠之時,整潔牛車豃,開始一整年的農事。因此,每家院落都植有刺桐,用來指示季節物候,甚至預測作物豐歉:刺桐若先長葉後開花,則預告五穀豐收,即「報賽秋成聯士女,春來已驗刺桐花」之意;反之,若先開花後長葉,則警示來年糧食歉收。不開花則兆天災暴亂,陳夢林的〈鹿耳門即事〉詩句:譗地震民訛桐不華豃,說的就是此事。
至於今天常見的栽培品種「黃脈刺桐」,則是從葉脈呈金黃色條斑的刺桐單株培育出來的。(遠流出版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