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羽畫眉不只是台灣的特有種,更是世界上少見具有「合作生殖」行為的鳥類。喜群居,有時候旁邊沒有同伴還會硬去跟其他畫眉屬或山雀窩在一起才安心,常見的叫聲為「吐米酒~」。圖/Bob
文/林任遠(時任研之有物編輯)
資源稀少、遭遇外來競爭時,我們應該堅持保護自己的資源與利益,還是以更開放的態度與鄰人合作?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沈聖峰副研究員發現,受到「逆境」促進「合作行為」的物種,反而展現出更強的族群繁殖表現,更勝順遂環境下的激烈競爭策略。
平時互相競爭
也被稱作尖頭仔(閩南語)的冠羽畫眉,是台灣中、高海拔山區相當優勢的鳥種,總是攝影愛好者們爭相卡位拍攝的畫面。同樣分布在中海拔的台灣山林,尼泊爾埋葬蟲的覓食畫面就沒那麼受到攝影師們歡迎。體長不到2公分的尼泊爾埋葬蟲在黑色翅鞘上有四枚橙斑,外表嬌小低調。牠們不以體色或鳴聲求偶,而是以食物—「動物屍體」的主導權決定配偶。
埋葬蟲會受到野外動物屍體吸引、聚集並與同性競爭打鬥,直到留下最強悍的一對異性。這對優勝者會將戰利品拖行至安全恰當的位置,合力把屍體下方土壤挖鬆,再以土壤覆蓋屍體,形成中空墓穴。接著剝去屍體的毛皮與內臟,將腹部分泌的防腐液抹在屍體上以免真菌侵蝕屍體。
此時屍體已經成為無法辨別原貌的防腐肉球了。這對掘墓者伴侶再行交配,將受精卵產在肉球旁土壤。幼蟲孵化後進入肉球,食用肉球作為養份。尼泊爾埋葬蟲雙親會清潔、餵食幼蟲直到牠們進入土中化蛹。
距離台灣9000公里的肯亞,貌似麻雀染白頭頂、披上褐色羽毛的灰頭織巢鳥 (Pseudonigrita arnaudi, 又稱 grey-capped social weaver) 由雄性在樹上以草桿編織球狀鳥巢,雌性挑選喜愛的巢穴和配偶。鳥巢通常建築在生長棘刺的樹枝上,並製造出朝向下方的開口,用以防範掠食動物。踢蛋行為是最有名的內部競爭形式。
遇到困難時守望相助
冠羽畫眉、尼泊爾埋葬蟲、灰頭織巢鳥,其中兩者可在台灣發現、兩者是鳥類,但是三者有什麼共有的特點呢?這三種生物都採納「合作」策略,來加強繁殖效率、對抗競爭對手與惡劣環境。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副研究員說:「牠們的行為不僅豐富且有趣,也是我們理解人類社會、面對社會問題時的重要參考。」沈聖峰自學生時代起研究冠羽畫眉的繁殖行為與生態,並以生物的合作策略、動物行為中的賽局理論為研究興趣,迄今將近20年。2016年他與團隊研究發現「日溫差與年溫差對生物跨海拔適應力產生不同影響」則是另闢蹊徑,在新的研究方向以野外實際觀測發現,填補了40年來被封為經典的假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