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博物館 吹熄燈號

 |2019.12.30
1914觀看次
字級
不少遊客趕在新聞博物館熄燈前,來看最後一眼。 圖╱美聯社
新聞博物館展示的普立茲獎得獎照片。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府私人博物館「新聞博物館」定三十一日熄燈。這家博物館十一年前開張,旨在呈現媒體人記錄的現代史,不過因為要收費,無法與附近許多免費博物館競爭,加上很難吸引當地遊客,經歷多年財務困難後,不得不走入歷史。

新聞博物館公關主任索妮雅.賈萬卡說:「我們對自己說故事的方式相當自豪,我們改變了博物館說故事的模式。」

博物館以三點七二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一十二億元)賣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所大學主校區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打算把設在華府各地的研究所遷到博物館現址。博物館位在華府精華地段賓州大道上,與白宮和國會幾乎等距。

賈萬卡說,這家博物館關門的因素很多,不過她承認,在充斥著免費博物館的華府維持收費,會讓遊客興趣缺缺。新聞博物館全票二十五美元(約新台幣七百五十元),對面就是免費的國家藝廊,附近還有不少史密森學會的免費博物館。

賈萬卡說:「在華府,很難跟這些免費博物館競爭。」

一些舉辦展覽的單位指出,新聞博物館另一個問題是,很難吸引當地成年人參觀,只能依靠外地遊客和本地學生團體。華府居民通常是在學生時代因為校外教學而參觀新聞博物館,成年後就很少再來。

華府居民克萊兒.邁爾斯回憶說,她高中快畢業時,因為校外教學首次參觀新聞博物館,第二次來卻是本月,在博物館走入歷史前看最後一眼。

邁爾斯說:「博物館關門的部分原因是收費。如果我有這麼多免費博物館可以選,何必選個要錢的呢。」她說,票價二十五美元,讓人不禁想挪出一整天來參觀,而且每個展區都看,才會覺得夠本,免費博物館就不會給人這麼大壓力,遊客可以隨時離開,下次有空再來,不必擔心漏看。

不過邁爾斯說,她對新聞博物館的展覽印象很深,尤其是普立茲新聞獎得獎照片展,「希望這個展覽不要消失」。

新聞博物館呈現的不只是新聞工作和歷史事件,還有言論自由和公民權議題,有時會舉辦一些奇特的展覽。

博物館關門前最後階段的展覽包括:美國電視主持人喬恩史都華及其新聞諷刺節目「每日秀」的文化與政治影響力,還有歷任總統的寵物狗。

賈萬卡說,這些年來維護新聞博物館的教育基金會「自由論壇」,會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執行使命。自由論壇負責維護華府附近雷根機場和杜勒斯機場展示的柏林圍牆片段,明年會換成女性爭取選舉權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