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破千億且爭議不斷的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環保署環評大會昨「火速」通過。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環評大會昨「火速」通過耗資破千億且爭議不斷的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遭質疑又是趕在引發外界選前搶功質疑。開發單位交通部鐵道局會上報告十分鐘,環評委員討論二十分鐘即進入閉門會議,但閉門會議也僅二十分鐘,且多是研議程序及結論用字,並未觸及外界最在意的交通衝擊問題,千億工程只用五十分鐘就首度闖過環評大會。
蔡政府選前強推軌道建設,其中桃園市長鄭文燦力求桃園鐵路高架化改地下化,預算也從三百零八億元暴增到一千零五十六億元。交通部十一月才剛在爭議聲中通過此案綜合規畫,由於違反程序正義,還引發審查委員張勝雄請辭抗議,挨批政治凌駕專業,掀起交通學界怒火。
至於環評案,交通部今年五月三十日將案子送環保署,七月二十日專案小組初審認為土方運送、交通及環境衝擊資料不夠詳細,要求補正再審。
但八月一日環評委員換屆後,鐵道局十月四日再補送資料,十月三十一日第二次專案小組初審,儘管許多委員認為會有「交通死亡期」,且計畫不夠完善,連車站出入口位置都不確定,但仍決議通過,當時已引起質疑。
昨天環評大會首次審查,鐵道局提出未來車站出入口位置,以及工程期間避免交通打結的分析跟改善策略。但出席委員十三人僅四人發言,全未觸及交通問題,而且是聚焦地下化後上方騰空路廊的規畫權責單位。
有委員讚美鐵路地下化對都市發展有幫助,因此「很支持」。交通部也說,地下化可以消除平交道、高架化景觀及噪音影響。
環保署說,此案審查超過半年,並歷經兩次專案小組審查,環評重點是從環境出發,跟快慢沒關係。昨天多數委員都有參加專案小組審查,很多技術性問題已仔細釐清,因此大會上認為可行就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