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民安祈福法會,祈求人民幸福安樂,社會和諧;圖為往年祈福法會盛況。
圖╱資料照片
與會的神尊安坐佛陀紀念館本館塔剎平台。圖╱資料照片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二○一九年世界神明聯誼會」今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盛大登場,活動由文化部文資局、高雄市政府、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攜手主辦,千家宮廟、三千尊神明、五萬信眾、逾百陣頭共襄盛舉。今年主題「信仰與傳承」,精采陣頭演出可說是百聞不如一見,期盼透過眾緣合和之力,扎根台灣傳統陣頭文化,現場也推出「藝縷閣.拾光綻放──文資研創中心年度成果展」,以及傳統工藝文創「揪揪市集」。
秉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的「宗教融和」精神,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佛館舉辦神明聯誼會,不同宗教、宮廟、神尊齊聚,宛如宗教嘉年華會,使彼此之間愈來愈和諧。大師也期許:「打造一個和諧、來者共有的世界道場。」
宗教融和 信仰傳承
神明聯誼會自二○一一年舉辦至今已邁入第十屆,從國際化回歸本土化,近二年更大大提升台灣宮廟的參與度;同時舉辦學術研討,藉由專家學者觀察神明聯誼會現象,並撰寫論文發表,共同寫下宗教融和交流的里程碑。
今年陣頭表演,透過文資局邀請登錄在案的苗栗客家八音、新化鎮狩宮什家將、塭內蚶寮永昌宮金獅陣,具客家地方信仰的竹南輦轎協會、五甲龍成宮五人獅陣,以及列入文化保存的茄萣賜福宮和音社太平歌等。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則帶來道教重要齋醮科儀「禮十方」,共有七十位道長上場演出。 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今年的特色是本土化,精采陣頭表演和文資局合作,皆是台灣具代表性的特色陣頭,「陣頭表演者、市集參與者皆是老中青三代參與,這都是信仰與傳承的表現。」
「神明聯誼會讓各宗教、各路神明往來,大家平等,促成彼此交流。宗教和諧,社會自然安定。」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祕書長陳嘉隆,以三度與會的黃大仙祠說明,他們對於佛教聖地將廟會活動辦得如此盛大深表讚歎。
結緣宮廟 提升互動
長期關注與推動地方宮廟互動的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祕書長張清川、執行祕書郭銘群,觀察到宮廟參加神明聯誼會後,不僅持續跟佛光山道場來往,甚至在信仰上有了提升與轉變。他們表示,神明聯誼會讓雙方成為好朋友,例如佛光人邀請當地宮廟前來聆聽佛學講座、參加浴佛法會等,更甚加入佛光山義工行列:如台南關廟區「興南檀太子爺共修會」承擔佛館抄經堂義工;苗栗銅鑼天后宮以「三好」、「四給」,作為宮廟的行事準則,更在連續參加聯誼會五年後,今年加入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團體會員。由此可見,因為神明聯誼會帶動宮廟走入寺院,也和佛光山結下好因緣。
在大覺堂的宗教聯誼會、菩提廣場的國泰民安祈福法會,都是祈求人民幸福安樂和社會和諧。提供大眾飽食的無遮大會「吉祥平安齋」,還有限定今日活動才能領得到「平安符」,都帶給大家感動、平安滿滿;文資局有感於神明聯誼會殊勝,今年在佛館推出「藝縷閣成果展」和「揪揪市集」,透過文創工藝共同傳達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之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