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外星人視角 觀地球之美

 |2019.12.18
2534觀看次
字級

影片來源: YouTube/Earth As Art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日前發布了一系列的衛星影像圖,透過捕捉地球上各種地形的美麗面貌,呈現出鹽灘、河流及冰川等壯麗景觀的抽象之美,色彩斑斕的畫面引人注目。

這一系列照片的作品集主題名為「地球即是藝術」(Earth As Art),現已推出第六期,透過太空探測器與無人機收集,並由美國地質調查局及美國太空總署(NASA)共同整理完成。科學家們原本是出於科學目的拍攝,直到二○○○年初,才發現其中包含豐富的藝術價值,因此誕生出這項收集計畫。這些從太空才看得到的景像,集壯麗、斑斕於一身,無一不讓人讚歎造物的鬼斧神工。

其中幾張照片顯示:冰島南部的冰川景觀被冰蝕湖潰決形成大洪水,鮮豔的紅色及黑色形成視覺的強烈衝擊,其中灰黑色的絲線穿過冰川而融化爆炸的現象,稱為「冰洪」(jokulhlaups);位於太平洋中央的美國海外領地、也是古老火山形成的巴美拉環礁,是個生態豐富的保護區,也在照片中呈現出如同百花盛開的藍色景象;而蘇丹西北部的吉貝凱蘇(Jebel Kissu)沙漠,則被形容如同一顆在暮色中燃燒、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其美景令人目眩;另外,從非洲西北部、摩洛哥沙漠中拍到的「彩色緞帶」,其實是大陸板塊長期碰撞形成的岩石褶皺。

大地衛星拍地球 每天數百次

這些衛星影像圖全是由美國的大地衛星(Landsat)所拍攝的,當初推展美國大地衛星計畫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全球陸地變化的相關研究,期望可以將成果應用於農業、製圖、林業、區域規畫、監控和教育等領域。

Landsat每天會朝著地球拍攝數以百計的影像,當初這顆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只有一個科學目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記錄地球陸地區域狀況,幫助我們了解有哪些地區隨著時間產生了變化,衛星影像記錄了人類與自然,是如何共同影響大陸、島嶼和海岸線的變化。

許多圖像都是將不同波段的訊號疊加而成,再用顏色去表現出它的特徵。而增強或改變這些特徵的顏色、圖像細節可以增加美感。探索這些傑作,這些圖像可能會讓人覺得熟悉,就像古代的花窗玻璃、鑲嵌版畫,甚至是印象派畫家所作的油畫風格。

小檔案

大地衛星計畫

「大地衛星計畫」是美國運行時間最長的地球觀測計畫,1972年7月23日發射「地球資源衛星」(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後,改稱為「陸地衛星」(Landsat)。目前最新的陸地衛星,是2013年2月11日發射的「陸地衛星8號」(Landsat 8)。

經由陸地衛星的裝備儀器,已拍攝了數以百萬計的珍貴圖像,這些圖像被儲存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接收站中,這一獨特資源用於研究地球變化、應用在各相關領域中。「陸地衛星7號」已經擁有7個光譜波段,空間解析度為15至60公尺不等、時間解析度為16天。

「大地衛星計畫」1969年在休斯聖塔芭芭拉研究中心啟動,並率先進行設計和製造3架多光譜掃描儀;同一年人類登陸月球。9個月後,也就是1970年秋天,多光譜掃描儀的原型機完成,並在測試中,成功掃描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著名景點「半圓頂」。

1992年10月,美國國會確定了大地衛星計畫的價值,授權「陸地衛星7號」的數字數據和圖像,對用戶保證持續可用性和最低成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