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氣揚」,意指走路時腳抬得很高,十分神氣,後用來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典出《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春秋時期,楚國的屈瑕奉命帶兵去攻打蜀國。大夫斗伯比去為他送行。在回來的路上,斗伯比對車夫說:「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莫敖」是屈瑕的字,這句話大意是說:屈瑕這次帶兵出戰必然會吃敗仗,因為他走路時腳抬得那麼高,必定心高氣傲,沒有把敵人放在心上。
回到朝廷,斗伯比立刻去拜見楚武王,請求武王趕快派兵幫助屈瑕。楚武王回宮後,對夫人鄧曼說:「斗伯比明知我已無兵可派,卻讓我派兵支援屈瑕。」鄧曼說:「斗伯比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讓你派援兵,而是說屈瑕自以為是,過分輕敵,必然會打敗仗。」武王聽後覺得有理,便趕快派人去追回屈瑕,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屈瑕帶兵到鄢水時,既無防備,又無組織。結果楚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潰散四逃,大敗而歸。根據故事,概括出了「趾高氣揚」這個成語,而用來形容一個人高傲自大、志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