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線】不干涉,給孩子更多空間學習

文/簡.尼爾森等 譯/陳玫妏 |2019.11.17
1698觀看次
字級

文/簡.尼爾森等 譯/陳玫妏

父母經常在功課問題和其他教養問題上干涉孩子,通常會發生的情況是:孩子因為沒有把功課做完,而在學校裡有了麻煩。老師會建議父母管教孩子,或是讓孩子因為在校的不當行為而嘗到「苦頭」。但這些都只是冠冕堂皇的藉口,目的是讓父母再次懲罰孩子,重複那些已經在學校接受過懲罰的行為,這就是干涉。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的父母反過來要求你,為了孩子在家裡沒有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幫忙做家事、沒有遵守承諾修剪草坪,以老師的身分來教訓孩子,或給他們嘗一點「苦頭」,你會作何感想?

父母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一條雙向道——因為父母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所以老師會把孩子的情況告訴父母。不過,父母也不喜歡突然接到學校的通知單,很多例子是,學校還因此設立網站,讓父母可以每天在上面查看孩子的在校表現。(我們認識的一對父母,每天照三餐察看孩子。)這就好像父母以孩子的名義在上課。

干涉行為背後的假設是,孩子接受的懲罰愈多,他就愈有動力要做得更好。但所有的相關研究都顯示,懲罰並不會帶來人們所預期的效果;不過,有些父母仍堅信給孩子更多懲罰就會有效。然而,更多的懲罰不會更有效,卻會讓學生先後在學校及家庭接受到雙重的羞辱和懲罰。

父母可以採取的一種不同做法是,給孩子鼓勵。老師只須向父母強調,他們和學生會在學校裡針對做功課的問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只要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意見,而大人也不會聯合起來對付學生,老師便可以邀請父母參與,一起解決問題。

有些老師甚至把做功課的議題放到班級會議上討論。如果學生可以表達意見並有選擇的話,他們會表現得更好。讓孩子決定哪三天做功課,會比直接告訴他們哪三天要做功課效果更好。

以啟發性提問賦能學生

另一種做法是藉由啟發性提問來賦能學生。父母或老師可以問:「你的目標是什麼?一個好的學習如何幫助你達到目標?如果做功課是學習的一環,你要如何擬定完成功課的計畫,讓它幫助你達到目標?」我們要再次提醒,如果你能以尊重的態度邀請孩子參與決定的過程,讓他們看到做功課的好處,他們將更有可能合作。

有些老師為學生量身訂做功課內容,因為有些孩子需要很多練習;有些孩子需要很多挑戰;有些孩子透過小考獲得學習成效,而非做功課。

當學生未完成功課時,老師可以制定自己的策略。

◦有些老師使用首先、再來的策略:先做功課,再來休息。

◦有些老師建議學生在校內組成「家庭作業社團」,讓孩子有機會一起做功課,並在需要時得到輔導。

◦有些老師則在教室裡設置「功課角」,讓孩子在做功課時互相幫忙。

◦還有一些老師是讓年紀較大的學生擔任做功課的小老師。

一名十五歲的學生分享,老師建議她與另一名同學搭檔一起準備期末考。她說,自己並不會想找人一起用功讀書,因為總覺得不自在。然而,這兩名女孩互相激勵學習,最後都得到比以往更好的成績。

要讓學生有好的學業表現,學生、老師和父母不一定要承受痛苦。如果每個人能將感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看得跟學業成績一樣重要,對大家而言都是好的。如果每個人能練習相互尊重並共同解決問題,孩子們會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對做功課產生了責任感,就能真正展開學習。

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己負責,而不是期待父母讓孩子負責。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和老師不能輔導孩子做功課。當我們將焦點放在輔導孩子自我幫助時,每個人都是贏家。

(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大好書屋出版)

作者簡介

簡.尼爾森(Jane Nelsen)

簡.尼爾森,是20本書籍的作者與共同作者,也是領有執照的家庭關係治療師,擁有舊金山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她有7名孩子、22名孫子女、9名曾孫子女(持續增加中),以及一位支持她的先生。她於1981年完成第一本正向教養書籍。之後與琳.洛特(Lynn Lott)合作,寫出《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A到Z的教養寶典》(Positive Discipline A-Z,暫譯),《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給面對人生難關的父母》(Positive Discipline for Parenting in Recovery,暫譯),以及《狗狗是家人》(When Your Dog Is Like Family,暫譯)(電子書)。正向教養系列叢書陸續增加中,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