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先生圖╱經濟部
文╱趙兆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本月初在演講時指出,大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世界觀」,而這也是他創辦台積電時最主要的資產。此外,考上名校也不應視為個人的「人生巔峰」,而要學會謙虛,繼續追求新知和進步。
我個人覺得,張忠謀先生的諍言,不但是給年輕人最好的人生建議,也是父母及師長在敦促孩子考上名校及更好的志願前,應該深深思考的方向。
張忠謀先生想必了解,在台灣有很多父母及孩子,都認為「考上台大」就算是人生的巔峰了。張忠謀先生本身就讀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這也是一所頂尖學院,但張忠謀先生提醒:全世界的好學校很多,美國人並不覺得上過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就多了不起。像他本人,從學校畢業後,就不再提 MIT 了!
張忠謀先生也指出,世界很大,人才很多,所以要學會謙虛,也要學會世界觀,這是他在創辦台積電的資產──這資產不是什麼知識,就算是知識,也是伴隨世界觀的知識。
台積電至少有20多個副總級以上的員工。其中一半是先在台灣受大學教育,然後再到美國上學,接著在美國做幾年事情,之後回到台灣加入台積電。他們到台積電後從基層工作做起,一步步做到副總的職位。
張忠謀先生認為,大學教育很重要,但重要的是學習「世界觀」與「謙虛」。如果一個人考取台大,18 歲就達到人生巔峰,是很奇怪的事。可是真實的情況中,還是可以看到不少50、60 歲的人,上了年紀還是一直講「我在台大的時候怎樣怎樣……」從某個角度來看,張忠謀先生認為:讀過哈佛卻不說的人比較謙虛。
張忠謀先生回台灣第一個工作是工研院院長,他認為自己帶回來的不是什麼技術或知識,而是世界觀這項「智慧財產」。尤其,因為美國大、人才多,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吸收美國能給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謙虛與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