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秋田市八月三日至六日舉行的「燈竿節」,伴著笛鼓的喧鬧聲、操縱竿燈的妙技以及無限美麗的光之洪流,每年會場都被歡呼與驚歎聲包圍,將夏日祭典的熱情展現無遺。
據說「燈竿節」最初是為了驅趕盛夏的病魔和邪氣而舉行。遺留下來的古老文獻記載,在一七八九年津村淙庵的紀行文「下雪的道」中,就記錄這場慶典活動,並從此成為秋田獨特的風俗流傳至今,眾人用長竹竿搭成十字形,以燈火裝飾,一邊打鼓,一邊在市街中遊行,這就是竿燈的原型。
「竿燈」是竹竿的側面佈滿橫竹,橫竹上掛滿提燈,上面掛上寫了願望的長條、詩箋的裝飾等,在遊行後流放到河裡;這種形式被認為是普及使用蠟燭的開始,尤其佛教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迎「盂蘭盆節」時,也會在門前掛起高燈籠。
一般來說,提燈從四十八個或二十六個不等,也有高達十二公尺、重達五十公斤的大竿燈。舊時在七月七日的七夕舉行,或是與盂蘭盆節一起舉行,祈求避開災難、五穀豐收。如今,竿燈節就成為過去這些慶典的濃縮。
參加祭典的遊客也可以親身體驗,用肩膀、腰或額頭舉起竿燈,用額頭舉,需要在頭頂固定竿,這是體驗重量感的一種技能;若用肩膀舉,大多是兩人一起合作;而用腰舉竿則是需要經過相當的練習技巧。
把提燈比擬米袋,竿燈比稻穗,祈禱豐收的秋田市民,遊行時配合著吆喝聲,以手掌、額頭、肩、腰取得平衡撐起竿燈,接受路旁圍觀者的掌聲,整條路遠望有如銀河,照亮整個大街,光彩奪目的景象,讓人一輩子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