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潮州青農王嘉偉,在六公頃太陽能電板下種植電信蘭,打造農電共存環境。圖/江國豪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潮州鎮三十歲青農王嘉偉,原在工程界服務,四年前決定返鄉,觀察到近年「以農養電」趨勢,決定和友人合作興建綠能設施,六公頃的電信蘭不以網室遮蔭,改採在太陽能電板下進行種植,並借重工程經驗進行管理,控制肥料及水分和病蟲害,打造農電共存的環境,讓王嘉偉與合作友人兩方都能均顧,讓年輕人返鄉務農多一項選擇。
潮州青農王嘉偉說,一般電信蘭會搭網室遮蔭,但他和朋友合種在共約六公頃大的太陽能光板下,剛種時四周的陽光過強,葉片黃片,經過幾次改正,四周圍起黑網,而透光率在百分之五十上下,適合電信蘭的光度。四年來陸續種植三十萬株,年產量約一百一十萬片,約占國內市場的八分之一,除銷往國內批發市場外,預計朝日本市場發展。
王嘉偉表示,自己並非農科專業出身,投入農業就得更加勤勞,三不五時就向農改場及專業人士請教栽種管理方法,每天平均都有五百片上下,剪葉進到花卉市場拍賣。電信蘭夏天長得快,但葉子的品質相對較遜色,反倒是冬天最適合生長,產量更是夏季的二倍之多,電信蘭最重視肥培及水分,因此利用工程所學專長,定時定量補充水分及肥料,每天紀錄工作進度及生長情形,注重環境衛生防止炭疽病及螺害,以維持種植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