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鐵路立體化審查擬取消自償率門檻,不少學者擔心將導致地方浮濫提案,且提高審查通過率,最後更會衝擊國家整體財政,呼籲審慎評估修法。
消基會交通組副召集人李克聰表示,當初設立自償率門檻,是希望地方政府提出鐵路立體化時應做完整評估,並透過開發計畫提高自償率。
若拿掉門檻,每個縣市將更頻繁提出鐵路立體化計畫,且審查通過機率也會變高。
李克聰表示,鐵路立體化若過於氾濫,將壓縮台鐵營運空間。台鐵除了肩負城際列車、區域列車任務,近年又賦予捷運化角色設立許多通勤小站,但隨著鐵路立體化增加,車輛避讓跟調度都愈形困難。
針對地方政府美化自償率數字,李克聰認為,只要透過完整審查機制,就可檢驗自償率是否不合理,遏阻地方提出毫無根據的數字。政府應防範審查機制愈來愈鬆散,預防財務無限上綱,提高下一代負債,且所有經費都有機會成本,多花了一、二百億元在某項建設,可能就犧牲了另一項更急迫的政策。
淡江大學教授張勝雄表示,自償率門檻是希望地方要負起一定責任,若連自償率都沒有審查標準,形同每個地方政府都可以提出計畫,最後恐演變為政治性決定;自償率若真低到某個程度,這個建設真的有必要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