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深秋時節,大陸「倒流河」疏勒河重現「大河西流」盛景,河道生態水流經敦煌玉門關和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到達海水歸聚處。乾涸消失三百餘年的疏勒河終端湖泊「哈拉奇」,如今形成五平方公里左右的寬廣湖面。
上月中旬,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研究員「秋季調查」時,戈壁沙漠中發現一片水域,波光粼粼、宛若大海。水域東邊有巨大的紅柳包和茂盛的蘆葦叢,期間還有白鷺和野鴨在水面棲息翱翔。
這片「沙漠之海」是因河川斷流乾旱而消失的「哈拉奇」,經過日前空拍測量,水域目前面積已超過五平方公里,記錄到的鳥類有十一種,多年鮮見蹤跡的野駱駝也頻繁出現。戈壁湖泊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哈拉奇曾經水草豐茂,湖波蕩漾,歷史遺跡溼地面積估算在一千平方公里以上,但隨著環境的變遷,疏勒河節節「退縮」,尤其是二十世紀中葉區域內雙塔水庫和昌馬水庫的相繼建成,導致疏勒河斷流,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從此消失。
此次「大河西流」再現並形成湖泊,得益於二○一七年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完工啟用。疏勒河與黨河的生態水通過這條「人工運河」源源不斷流過河倉城、玉門關和北枯溝,並順著疏勒河古河道一路向西流淌,在不少河段寬闊處形成湖泊,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也恢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