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東協峰會和東亞峰會即將登場,除了東協十國領袖之外,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文在寅都將與會,但早前在戰略報告中宣稱印度洋│太平洋很重要的美國,只派出商務部長羅斯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赴會,總統川普確定不出席,層級明顯被比下去,恐令對中國擴大影響力感到擔憂的亞洲夥伴們失望。
白宮發表聲明說,川普總統預計將出席十一月中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下周在泰國舉辦年度東亞峰會和美國│東協峰會,由羅斯及奧布萊恩等代表出席。
川普已多次表示,希望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場邊簽署化解雙方貿易戰協議的第一部分。
白宮指,川普已委任白宮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為東協及東亞峰會的特使。美聯社指,接替不久前「被辭職」的波頓職缺的奧布萊恩只是總統顧問的身分,並非川普政府官員,在中國對區域的影響力及投資急速增長之際,美國此舉,極可能被視為疏遠區域。
羅斯將於十一月三日至八日率團赴曼谷,他下周一將在印太商業論壇上發表演說。此外,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也會前往曼谷,在會議場邊,美國代表預計將與包括中國、俄羅斯、日本及南韓等區域主要國家的代表會晤。
美國五角大廈今年六月發布的首個《印太戰略報告》,曾宣稱印度洋│太平洋為「對美國的未來唯一最重要地區」,但美國代表團級別今次明顯低於其他區域內國家,印太戰略現在被質疑只是喊口號。
川普曾參加二○一七年在馬尼拉舉行的美國-東協峰會,但他不曾全程出席東亞峰會。去年,副總統潘斯代表美國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會議。
相比之下,前任總統,民主黨的歐巴馬自二○一一年起每一次都出席美國│東協峰會以及東亞峰會,除了二○一三年,他因為國內出現政府被迫關門問題而取消赴會。
外交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川普缺席曼谷,將引發就美國對這個地區承諾的質疑,特別是他上任後不久,就在二○一七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泰國當局近日已加強峰會現場的保安措施,包括封路,曼谷也宣布兩天特別假期,以助疏通峰會舉行期間曼谷的交通。
今次東協峰會和東亞峰會,南海的安全議題以及南海和平行為準預料將成為會議重點,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談判能否在此次峰會中完成也備受關注。
東協主席國泰國多次宣示,要在今年完成RCEP談判,最快明年可以簽署,以減緩貿易戰帶來的衝擊。
《曼谷郵報》事先取得十一月東協峰會和東亞峰會草稿文件,文件中指出,東協以及各對話夥伴注意到且憂慮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的行為,各國將再次確認加強互信、自我克制以及避免出現讓事情更複雜的行為等原則。此外,東協加三(中、日、韓)的領導人將強調和平對話的重要性,並樂見中、韓美在北韓無核化的議題上與北韓建立永續性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