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衝浪客昨天受困台東東河無名橋海域礁岩,海巡署獲報趕往救援。圖/海巡署提供
影片來源:海巡署艦隊分署FB
【本報綜合報導】海巡員扮演海上警察、救護員及守護海疆角色,長期駐防海上,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甘苦。如暈船、海上登檢風險高、煮食不易等;大浪襲來,管你是在吃飯、攔檢跳船,時時都有風險。
「人是鐵,飯是鋼」,海巡署艦隊分署日前發布影片,一群海巡員在餐廳吃飯、休息,突然湧浪襲來,「椅子翻了、杯子倒了、碗在桌上滑動位移、人也摔趴了」,最後海巡員互看一眼,拍拍褲子、扶正椅子、拿回杯碗,繼續淡定吃飯。
大家才知道,原來在海上執勤的海巡員,有時連吃個飯都困難。艦隊分署臉書小編請大家不要緊張,吃飯時船晃來晃去,是海巡人員的日常。
天候狀況大大影響用餐氛圍,當海象平穩時,海巡同仁食欲大開、一碗接一碗。若海象惡劣,要擔心船上物品飛來飛去,還要擔心暈船嘔吐,碗裡「愈吃愈滿」。想像一下,就像到遊樂園乘坐「海盜船」時,誰會想吃東西?
椅倒了碗飛了
弟兄們習以為常
基層海巡同仁說,編號CG123的金門艦(五百噸級)被戲稱為「搖滾一二三」,因為是U型船底,船像個大臉盆,比V型船底晃得更厲害,所以只要能克服金門艦或同型的連江艦(五百噸級),搭其他船艦大概都不會有問題。
艦隊分署直屬船隊隊長黃國安有十多年海上執勤經驗,談起海上甘苦談,他說,海象不佳時吃不好、睡不好,站都站不穩;尤其台灣海峽被公認是世界上海象最差的海域之一,每年九月東北季風吹來,船身上下搖晃,吐的吐,暈的暈。
基層海巡人員說,暈船時要看遠方轉移注意力,如果想吐,通常艦長會說「吞回去」,因為只要吐出口就會吐不停,還會引發「連鎖反應」,讓其他人跟著吐。
許多資深海巡人員對暈吐經驗豐富,有時海象極差,甚至會邊吐邊開船,吐完會有大概半小時「無敵狀態」,完全不會吐。曾有人吐到虛脫,半個月暴瘦六公斤。
海巡弟兄努力克服暈船,並訓練自己在險惡海象吃飯,因此每艘艦艇都會有「神人」,再大風浪都吃得下。吃不下的人,就從吃蘇打餅乾開始訓練,否則會沒體力服勤。
海上即刻救援
狂浪中也得前進
一名海巡員說,海上風力七至八級,陣風有時可達十級,海巡船艦遇到海上救難,救人優先,颱風天仍得頂浪前進。
曾在高雄海巡隊任巡防艇長的楊献璋回憶二○○三年九月杜鵑颱風來襲,高雄海巡隊冒著惡劣海象,把小琉球產婦送到屏東生產。當時開船的葉宗祐如今擔任艇長,回想起來仍有餘悸,他說在風浪中開三十節速度救人,遇側浪還好,遇到頂浪嚇出冷汗。
在海上救難,海巡員還得冒險「跳船」登上求助船。在船與船之間跳躍,突來湧浪,可能就落海;要是在船碰船當中被夾到,「輕者擦挫傷,重者斷手斷腳」。艦隊分署表示,每一次跳船登檢,都需要無比勇氣。
出海執勤,最令海巡員心酸的是「顧不了家」、「看不到親人的最後一面」。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就曾發生這樣令人遺憾的事,一名海巡員在海上接到衛星電話,說家人病危,他心急如焚卻束手無策,等到勤務結束直奔回家,家人已辭世,「這是當海巡員最痛、最心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