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故居庭院中的巨大麵包樹。
圖/陳怡璇
梁實秋故居大門圖/陳怡璇
文/陳怡璇
隱身在鬧區中的雅緻日式建築其實大有來頭,為文壇巨匠梁實秋來台後居住的首間職務宿舍,2003年成為歷史建築,庭院內還有一棵梁實秋用以抒情的麵包樹,一敘思妻之情。
梁實秋故居為一層木造獨棟日式建築,2003年由台北市政府核定為歷史建築,臺灣師範大學於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間斥資2000萬元,以復舊方式盡可能保留原建材修復,重現日式建築簡約之美,2014年開放參觀。
梁實秋故居為典型的中央走廊型住宅,模仿上流社會住宅「和洋二館」,內部使用和、洋混搭的配置。特色之一是洋式接待空間,如玄關與書齋;而傳統和式的內部空間則有客廳、臥室及食堂、浴室等。
玄關梁柱上還留存戰後師院宿舍編號烙印,天花板可見當時上棟式的御幣串;而應接室則是日式住宅受到近代西方文化影響後應運而生,備有座椅、不同於傳統席地而坐,因此地板並非榻榻米而是木頭。
現已成為知名人文地標的梁實秋故居,門牌上還題有「雅舍」二字,凸顯其代表作「雅舍小品」的文學地位。
庭院中與優雅建物相映襯的是一棵巨大的麵包樹,從梁實秋搬進來時就已存在,而他因意外過世的妻子程季淑,也曾在他們居於別處時種下麵包樹,從此成為梁實秋思妻的象徵。
梁實秋1973年移居美國,妻子隔年因意外過世,他以麵包樹為題懷念妻子:「……猶存牆角麵包樹。目斷長空迷津渡,淚眼倚樓,樓外青無數。往事如煙如柳絮,相思便是春長住。」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2019年8月號
http://www.cn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