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固沙 有生之年不下山 |2019.10.20 語音朗讀 18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侯貴帶小狗巡視林地。圖/新華社 侯貴(右)與妻子李樹媛尋找適合做種子的松果。圖/新華社 侯貴帶鉗子上山,隨時修理林地周圍破損的圍欄。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遼寧省的劉家村,位於科爾沁沙地南部,二十年前常常漫天飛沙,面臨「沙進人退」危機;一位村民花了十八年,在一百六十公頃沙地上種了二十餘萬株樹木,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劉家村位於遼寧阜新市彰武縣四合城鄉,六十八歲的村民侯貴從小在這裡生活,「小時候一起風,漫天都是沙子,啥也看不見」。 「再不固沙,我們村估計就得搬遷。」為了保護家園,侯貴二○○一年開始植樹造林。十八年來,侯貴不僅要籌措資金,還要培育適合沙地生長的樹苗、勸阻村民不要進入林區放牧等,但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他都沒有放棄,並堅持每天巡山兩次。 侯貴還記得,二十年前沙丘離村莊不到兩公里遠,還會隨風移動,「剛播種的種子不到半天就被風沙吹跑了;即使長出小苗,一陣風沙過去就給埋上了」。侯貴決心上山種樹。 二○○一年,他透過剪樹枝、扦插等方式在自家地裡栽培楊樹苗,然後移植到山上。「剛開始成活率不到一半,有的地方種三、四回才能扎下根。」儘管困難重重,侯貴還是在第一年就種下了二十公頃楊樹。 每天巡山兩次 牧民也跟著護林 此後十八年間,侯貴的生活便與植樹、固沙聯繫在一起。育苗、挖坑、種樹、挑水、巡山……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他發現買的樹苗嬌氣,自己培育的樹苗省錢又易活。 造林難,護林更難。「最開始,大家保護林地的意識不強,不少人來放牧。」侯貴說:「我們這養牛羊的人家多,牛羊進林地啃食苗木,林就白造了。四年生的松樹苗,牛羊踢上一腳就折斷了,根本救不活。」 自造林起,侯貴很少回山腳下的家,即使除夕晚上也是在家吃完餃子就匆匆趕回山裡。他經常清晨四點多就到林地巡山,同行的只有他養的幾隻小狗,「只要有動靜,牠們遠遠一叫,放牧人就知道我們在守著林子了」。 近年隨著政府加強管理、村民護林意識提高,在林區放牧的人大幅減少。二○一六年,政府在林地外沿圍上了圍欄,此後,侯貴巡山時會背上鉗子、鐵絲等工具,發現圍欄有破損就及時修理。 除了造林,侯貴也非常愛護林地裡自然生長的草。「樹固沙能力強但生長慢;草不一樣,種子落地就扎根,也能有效固沙。」 松鼠野兔現蹤 生態改善最欣慰 近兩年氣候乾旱,林地裡正值壯年的楊樹得了立枯病,死了近三分之一。這成了侯貴最大的煩心事,他決定培育種植松樹、楓樹等生命力更頑強的樹種。他說:「一片林只種一種樹,容易出現連片式的死亡,未來五至七年我將對林地進行改造,每五十公尺寬的林帶換一個樹種。」 侯貴巡山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松鼠、山雞、野兔的蹤跡,原本的荒蕪之地出現生機。 年近古稀的侯貴本可以在家安心養老,但他選擇日夜與林地為伴,當被問及最欣慰的事,他說是見證生態環境的改善,「通過這十多年的努力,自然林保住了,人工林也在不斷擴大,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有生之年,我不會下山」。 前一篇文章 19小時1.6萬公里 世界最長程直飛 升空 下一篇文章 偏鄉遲緩兒 數學世界賽奪季軍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3【光影魔術師】碧海藍天的呼喚──戀戀東海岸2025.07.0604【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2025.07.0605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6【特搜啟示】2025.07.0607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08【人間有愛】從居家防疫看人道精神2025.07.0609【精選書摘】《你就是自己的焦慮處方》 思考無法解決感覺問題2025.07.0610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陸人形機器人 翻轉全球政經 川普:8月1日開徵關稅不延期 藥品恐飆200%屋頂綠革命 城市串聯永續 川普公布14國新關稅 台未入列丹娜絲重創南台灣 2死逾635傷丹娜絲襲台 13縣市停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