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造紙業者申請對中國、日本進口非塗佈紙課徵反傾銷稅一案,財政部日前曾完成傾銷認定,但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昨天裁定,進口產品雖有傾銷,但對台灣產業並不構成實質損害。亦即政府將不對中、日進口非塗佈紙課徵反傾銷稅。
對此結果,造紙業者與造紙公會均表示震驚、失望,將提起行政救濟。出版業者則高興地表示,既然紙張不漲價,書本當然也不會漲價了。
非塗佈紙中影響最大的是道林紙,多數圖書紙多採用道林紙。經濟部貿委會昨天召開委員會議,以十比三的表決結果,裁定進口非塗佈紙產業損害不成立,因此也就沒有後續裁定傾銷差額及反傾銷稅問題。經濟部將把裁定結果通知財政部,由財政部在十天內裁定結案。
經濟部次長謝發達表示,貿委會先前初判認為進口非塗佈紙對台灣產業有損害之虞,但最後調查考量國內產業及產品市占率、就業率、生產、消費量、內外銷價格等因素,與會委員認為雖有傾銷,但尚未發現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申請調查者若對裁定結果有異議,可循行政救濟管道提出救濟,若一年後認為進口情勢有變化,仍可重新提出反傾銷調查之請。
造紙公會指出,根據貿調會七月十一日資料,日本和中國非塗佈紙的進口量從九十四年到九十五年增加五成,貿調會以去年與今年第一季比較,涉案國進口量減少二成八,根本是進口商刻意規避反傾銷調查的手法,竟成反傾銷案無法通過的一大理由,實叫人難以接受。
文化用紙業者表示,因為國外文化用紙低價銷台,國內大廠正隆、永豐餘都已各關掉一條生產線並大舉裁員,受害事實明顯;且外來文化用紙在報關時以四百美元申報,但實際進口價卻不到三百美元,存在一百美元以上的價差,不明白經濟部為何會作出如此的判定。
台北雜誌公會產業委員會委員葉君超則指出,造紙業放出反傾銷案的消息後,出版業已經增加十二億元的成本,今年第一季國內非塗佈紙市場嚴重缺貨,報價上揚,紙廠申報的生產量卻大幅減少,造紙公會居心可疑。他強調,反傾銷稅案不通過,出版業自然也就沒有漲價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