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要自己去找東西吃。」小貓惶恐的問媽媽:「媽媽,那我應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這樣吧!這幾天夜裡,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樑柱間、箱籠裡、陶罐邊,仔細的傾聽著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就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樑柱間,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小寶,把魚和牛奶冰在冰箱裡,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老公,幫我的忙,把香腸、臘肉掛在樑上,小雞關好,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嘮叨的念著孩子說:「奶酪、肉鬆、魚乾吃剩了,也不會把它收好,小貓的鼻子很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
就這樣,小貓每天都開心的告訴貓媽媽:「媽媽,果然像您說的一樣,只要我保持傾聽,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靠著聽別人的談話,學習生活的技能,終於成為一隻身手敏捷,肌肉強健的大貓。
所謂「良田萬頃,不如一技在身。」現今工商業發達,在社會上講求的是技能,有能力的人能夠在社會上求得生存,而無技能的人自然就會被現實的社會所淘汰,即使擁有萬貫家財,總有一天,也會有耗盡的時候。
《老子道德經》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成功是需由不斷的經驗積累而來;小貓因勤奮好學,和專注聆聽的學習態度,不但替自己快速的建構了求知的方向,也輕易地學習到生活的技能。佛法說「多聞熏習」,法義的受用,是在於日常生活的落實,而日常修證的基礎,則在於多聞熏習。因此,在自己能力不足時,廣學多聞,不啻為強健、成就自己的「求生之道」。
(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