綴織古道的雙人舞:訪出關古道東段 (十份崠古道)

文/顧蕙倩 |2019.10.15
1843觀看次
字級

文/顧蕙倩

我們在這條百年古道來回綴織著片段記憶,想像昔日挑夫走過的產經大路。隨著翩然雙飛的蝴蝶,我們將時空寄情於這條出關古道東段、老茶亭,還有這對蝶兒,一起融入我們習慣快速交通的感官裡。

這是一條沒頭沒尾的古道,是時間逐漸改變空間的最佳證明。

我們循著苗60線驅車而上,來到此處,也是出關古道東段中點,不管從苗栗三義、銅鑼或是大湖翻山越嶺而來,沿著今稱「挑夫古道」的產業道路來到這裡,就會仰頭看到這座居高臨下的老茶亭。

十份崠老茶亭地處於小丘陵,客家話「崠」即為頂部的意思,此處昔日盛產樟樹,前人會在古道上提煉樟腦,設有腦灶十份,故名「十份崠」(或十分崠)。此處是古時居民來往大湖盆地、大寮村、南湖村的重要道路,也是大湖鄉拓墾時期的鹽路、郵路,為出關古道的一部分。

這裡曾是挑夫歇腳的好所在,挑夫的妻子們會輪流將茶水挑來,有茶桌可以安放溫熱的茶壺,挑夫來到這裡,喝一口茶,歇歇腳,在此整理貨物,或是交易貨物。接下來的路還正長,挑夫又挑起了擔,繼續未竟的路。可以想像這裡充滿汗水和歡笑,不管是苦中作樂也好,歇腿吃茶放鬆擦汗也好,這樣的生活氛圍,是剛從車上下來的我無法體會的。

經關刀山稜線延伸的多條古道就在十份崠交會,其中這條十份崠古道約在清咸豐、同治年間成形,取代當時的大寮越嶺道成為南湖地區的主要聯外道路。當時的十份崠老茶亭除了是挑夫的休息站,也是集貨站、生活訊息的交換中心。在公路尚未開通前,來往苗栗各鄉鎮勢必得翻山越嶺,走在山與山之間,前人翻過一個山頭還有下一個山頭等著,腳下踏在陡峭又險峻的路途,肩上還挑著一擔擔的貨物,「上崎觸鼻孔,下崎觸髻鬃」,這句客家俗諺形容的不僅非常傳神,更讓人感受到山中老茶亭的存在價值。走上坡時會碰到鼻孔、走下坡時會碰到髮髻,天呀,前人們除了練得一身行腳好功夫外,來到老茶亭休息,還得練就自己不要停留過久,免得兩腿酥軟無法起身。

前人走進出關古道,可以從苗栗公館鄉出磺坑一路走到三義鄉關刀山下,不消十分鐘即可抵達勝興車站附近,全程約二十公里長,需要花上大半天。現在的google map系統告訴你,沿著新式公路驅車前行,扣掉紅燈,等行人過馬路,全程你只需要二十八分鐘。可惜想親身體會前人生活軌跡已暫無實現的可能了,經苗栗縣政府整修後,目前出關古道僅開放十份崠老茶亭前往聖衡宮,再接續前往關刀山下的五.八公里路段,途中會經過十份崠、新百二分山、薑麻園區、聖衡宮等地。

為了方便指出這條已被新式公路柔腸寸斷的出關古道,大家多稱呼十份崠至聖衡宮段的古道為「出關古道東段」,也稱為「十份崠古道」,而聖衡宮至關刀山底的路段則稱為「出關古道西段」,它的另一個名字則喚為「聖關段」。不過,不管古道地圖上如何詳細標示出各異的名稱,不管可行經哪些名號響亮的地標亮點,斷斷續續的空間記憶點,都不如前人一條「出關古道」這簡單一詞來得淋漓暢快。

畢竟,最初阡陌交通的開發,就只是為了庶民生活的便利。隨時間湮沒的路徑,後人整治得再辛苦,只要一段時間無人走過,大自然的生存模式就會輕易掩蓋人類篳路藍縷的拓殖痕跡。這次我們從十份崠老茶亭欲前往聖衡宮,約莫四公里的路,半年前的網路資料還顯示網民拍攝沿途風光明媚、路徑清楚的照片,那一行行敘述的文字,彷彿林間山徑涼爽舒適的清風迎面而來,古道於竹林間蜿蜒,綠樹成蔭,時而薄霧籠罩眼前,時而飄渺迷離如仙境,字裡行間已為我們踏出懷古幽情。

然而,這一切畢竟都勝不過時間。

我們從老茶亭一路經過兩三戶民家,一處清楚標示出關古道地圖的木造透天涼亭,美麗的青楓沿路招引著我們前行。信步來到了一處鐫刻著「出關古道」紅色字樣的大石前,我們興奮的登上攀升的石砌步道,想像接下來的山路依然有著之前的里程指示木牌,據說每隔一百公尺即有一塊,數著數著,我們也就會到達出關古道東段的終點。然石階無言,僅默默陪我們走了三分鐘,前方湮沒的路徑直接回應我們,眼前這條古道只有荒煙蔓草,還有生活其間的大自然原住民,你們,沒有鐮刀,缺乏信心,還要走嗎?

我們無法知曉到底從哪天開始無人走過,唯一肯定的是,這已是一條不再暢行於在地居民的生活路徑,只好怏怏然折回十份崠老茶亭。

回來的路依然非常輕鬆,自從出磺坑到十份崠老茶亭部分路段改為苗60線公路後,古道久未人跡,早已逐漸荒廢,老茶亭重要性自然降低,而後歷經九二一大地震與三三一大地震受損,沿途四座茶亭只剩一座,於二○○五年六月進行整修。

一座老茶亭,如常等候著挑夫喘息的聲音,茶亭功能不再,挑夫也早已換成了遊山玩水的觀光客。現存的老茶亭是日治大正年間十份崠居民劉來旺向十份崠、九份莊、南湖坑集資後由當地匠師廖阿榮興建的,完工後,奉茶的工作先是由劉來旺之妻莊壽妹負責,後由媳婦劉江星妹負責,之後因要挑水果才轉交給他人接手。所奉的茶主要是粗茶,但偶爾也會泡芭樂葉或青草茶,以一解挑夫挑擔之苦。

我們回到這裡安置彼此的心。

終於好好定睛欣賞,這十份崠茶亭是單開間敞廳式建築,正面朝向苗60線,其他三面為砂岩牆,背面牆上開有兩個石條窗,占地約七.五坪。我們來到亭內,無茶無食,唯新穎潔淨的茶桌、茶椅。

大家紛紛拿出背包的糧食,共享彼此,天南地北無所不聊。忽然前方飛來一對黑鳳蝶,展翅表演著雙人舞,不顧我們的無理窺視,只願穿梭林間,鍾情於對方,享受兩人小小世界。我們在這條百年古道來回綴織著片段記憶,想像昔日挑夫走過的產經大路。隨著翩然雙飛的蝴蝶,我們將時空寄情於這條出關古道東段、老茶亭,還有這對蝶兒,一起融入我們習慣快速交通的感官裡。

我慢了下來,呆望著還在陶醉彼此的蝶兒。

時間不知過了多久。一花一草,情誼的美好。

一條幽靜的古道,兩隻翻舞的蝶,我生命中行過悠悠古道的好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