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蒙古包 有閣樓有天窗

 |2019.10.03
196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通常大家對蒙古包的印象就是游牧民族,然後內部裝潢很儉樸,畢竟游牧民族常常需要搬來搬去,容易拆裝比較方便移動。可是札克.伯斯(Zach Both)跟妮可.洛佩茲(Nicole Lopez)這對夫妻的蒙古包打破了大家的刻板印象,內裝豪華又明亮。

這些年來,擔任製片人的伯斯利用一個「行動工作室」,在美國四處遊走接案子,他的工作室是一輛十年老雪佛蘭貨櫃車改裝而成,還配備了精緻的再生木材。去年秋天,伯斯與洛佩茲兩人決定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郊建造一個能住一輩子的蒙古包。

伯斯研究蒙古包的組成元素,他表示:「蒙古包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已成為依靠壓縮和拉力來提高強度的極為高效的建築。由於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因此傳統上將蒙古包直接建在地面上。隨著蒙古包變得愈來愈大、愈來愈複雜,引入了一些底座來增加地板的厚度。這些底座相差很大,但通常由木頭製成。」

這座裝潢現代的蒙古包,大約有二十坪,其中臥室占了六坪左右。夫妻倆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趁假日建立外部結構,但是他們以前根本沒做過類似的東西,伯斯表示:「縱橫交錯的格子牆成為由木頭或竹子製成的壓縮部分。在蒙古包建造過程中,格子會擴展為全長牆。傾斜的結構能將上方所有物體的重量分配到下方的底部。」

之後他們一起安裝管線、電線、用石板砌牆、鋪地板。在內部,空間圍繞著一個大型中央單位,這單位包括廚房和浴室,甚至為客人提供充足的空間,頂部則是一間閣樓。這個圓形的臥室設置一個種植著四十五種植物的花壇,還有一個寬敞的天窗,全年都能享有充足的陽光。

他倆花了一年的時間蓋好這個現代蒙古包,用了六點五萬美元(約新台幣二百萬元),蒙古包結構三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十三萬元)、平台基礎一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十一萬元),其他費用都花在內部裝潢。雖然有更便宜的選擇,但由於夫妻倆想要比較有設計感的裝潢,所以必須購入一些貴一點的家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