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金融市場中的「獨角獸企業」,在過去不但吸引投資人,也風靡整個矽谷,但如今轉向華爾街尋求資本新血時,卻面臨當前市場的冷淡對待。
一些新創公司由於能在短時間內不依賴公開市場集資,快速累積公司價值達十億美元以上,因而贏得獨角獸企業(unicorn)的稱號。在幾年前,獨角獸現象還是相當罕見的。一些傑出的獨角獸公司在華爾街遭遇了挫折,投資人對他們的獲利潛能與不確定經濟前景,都保持戒慎之心。
獨角獸公司當中規模數一數二大的優步(Uber),先前預期將達一千億美元市值,而目前也達成約一半的目標,但自五月首次公開發行(IPO)以來,股價已重挫約三成;Uber的競爭對手來福公司(Lyft)更慘,自今年IPO以來,股價縮水四成。
這些大型新創公司面對市場的冷淡,也為其他私募基金的新創公司帶來艱困環境。不論是健身設備製造商Peloton,或者齒形矯正新創企業Smile Direct Club自IPO後,股價都大幅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