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也有好多的分別,如吃早齋、六齋日、肉邊菜、三淨肉等,怎樣才叫清淨的素食呢?圖/李蕭錕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3
文/星雲大師
如何是清淨的素食?
【問】素食者也有好多的分別,如吃早齋、六齋日、肉邊菜、三淨肉等,怎樣才叫清淨的素食呢?
【答】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生存問題,而想要活命,最要緊的就是「吃」。一般人對於「吃」,談不上吃葷、吃素,總是有什麼就吃什麼,但是也有一些人,基於信仰、環保、護生意識或健康理由等,不吃葷而吃素。
從古至今,東、西方有許多偉大的人物不但選擇吃素,更極力推崇素食。例如: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中國至聖先師孔子、孫中山先生、印度聖哲甘地、英國詩人雪萊、哲學家邊沁、科學家牛頓、劇作家蕭伯納、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美國詩人梭羅、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醫生、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等,都曾經留下推崇素食的名言。
素食者也有不同的類別,有吃全素、奶蛋素或方便素等等。其實,吃素主要在吃「心」,重要的是心裡能清淨。不過也有人嚮往素食生活,想要藉由吃素增長慈悲心。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雖然不是立刻可以完全吃素,但是可以循序漸進。慈悲心也是有等級的,剛開始或許對認識的人慈悲,慢慢再擴展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從減少吃葷食開始,逐漸增加慈悲心,自然能培福增德。
有人講究吃素的時間,例如有的人習慣吃「早齋」。早上吃素,中午、晚上吃葷,這也不究竟;一般人早上本來就吃得比較清淡,吃個豆漿、燒餅、油條或是麵包、牛奶,一餐就解決了,很少有大魚大肉的吃法。不過儘管只有在早上吃素,也是一種慈悲善心的表現。乃至有的人選在「六齋日」吃素,「六齋日」是每月的8日、14日、15日、23日,以及月底的最後兩天。能有幾天素食,心境上似乎更能與道德貼近。這種想法也很難得,雖然不能吃全齋,能六齋也不錯了。
素食重在心意清淨
如果礙於現實條件而無法吃素,佛教有所謂吃「三淨肉」及「肉邊菜」的記載。《五分律》中所提:「有三種肉不得食,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見為己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己殺;疑者,疑為己殺。若不見、不聞、不疑,是為淨肉。」雖然不能吃素,吃三淨肉也會吃得比較安心。
也有的素食者,由於飲食環境不方便,所以只能吃「肉邊菜」。好比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避難於獵人群中時,每到吃飯時間,就把菜寄煮在肉鍋裡。有人問起,他就說:「我只吃肉邊菜。」雖然不方便吃素,但是能想到要素食,這顆心還是非常寶貴的!
在記憶裡,我4歲就開始吃素,但是在70幾年的素食生活中,免不了還是會吃到含有葷食成份的東西。例如有一次,應宜蘭高中溫麟校長邀請,到他家裡作客,校長親自下廚,煮了一大盤的水餃款待我們,吃下一口之後,發現餃子的餡是韭菜、雞蛋做成,雖然心裡知道還是隱忍不說,以免失禮,甚至最後還把一盤餃子統統都吃完了。
又有一次,一行人代表中國佛教會到日本訪問,日本佛教會招待大家用餐,當服務生端出麵時,腥羶四溢,才知道日本人喜歡用魚蝦熬湯。為了避免大家難堪,我們只有囫圇吞下麵條了事。
過去戰爭的時候,有一個霸道的軍人來到寺廟裡,恐嚇住持大和尚,說道:「你們都很慈悲,都是素食者,我這裡有一碗肉,你如果能把這碗肉吃下去,我就不殺你們;如果你不吃,我就把你們殺了。」住持大和尚一聽,毫不猶豫地拿起那碗肉吃下去了。他為了救人,不是為了貪心而吃肉,這算開葷嗎?在我看來那是慈悲心的體現,是一種很偉大的精神。
〈七佛通偈〉中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法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奉行戒律應當圓融通達,否則為教條所束縛,反而失去了佛法的精神。(待續)
【延伸閱讀】
佛教問題探討
【問】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答】佛教徒不一定要素食。譬如西藏、日本、泰國等佛教國家,囿於當地的風俗習慣及地理環境,有很多人並非素食者。然而素食合乎儒家的仁愛和佛教的慈悲,所以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有素食的。中國佛教倡導素食是為了實踐慈悲的精神,信仰之後,能吃齋茹素是最好的,倘因家庭或工作上無法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吃素,或平日只食肉邊菜、三淨肉亦可。
【問】素食者可以吃蛋嗎?
【答】吃蛋是否殺生,素食者可否吃蛋?此有二種說法:一說現代的飼雞產的蛋,並未受精,不能孵小雞,因此可以吃;一說佛教戒律中有一條譏嫌戒,是為避人譏嫌。若吃雞蛋時,逢人便要解釋,為避譏嫌,因此乾脆不吃。其實吃與不吃並不是很嚴重,只不過說明一個人持戒嚴不嚴謹、清淨不清淨而已。西藏佛教的喇嘛吃牛肉、羊肉,南傳、日本的僧人也吃魚肉,對某些人而言,吃未受精的雞蛋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因此,對於認為可以吃的人,我們不必批評他人犯戒;主張不可以吃的人,也毋須刻意自我標榜,或渲染讚美。
【問】寺院道場為什麼不食用五辛?
【答】五辛﹝註﹞是味濁之食,寺院道場裡所以不吃五辛的原因,乃五辛氣味渾濁,且易令人生起亢奮、不淨之想。佛教講清心寡欲,尤其道場是香花素果、清淨莊嚴之地,為免擾亂大眾修行,所以不吃五辛。
﹝註﹞五辛:指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味道強烈的蔬菜,為佛弟子所禁食。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
──摘錄自《佛光教科書9佛教問題探討》,〈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