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健保署四月一日起給付免疫療法,針對八項癌症、十一個適應症,總預算八億元,提供八百個名額,截至昨天上午,仍餘六十三個給付名額。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原因在於經費有限,因此給付標準相當嚴格,包括癌症期別、生物標誌表現量、曾用過哪些藥物,均設立嚴格條件。
健保署網站昨天公告數字顯示,實際申請個案為一千零八例,但因部分患者治療後反應不佳,只能黯然退場,將名額讓給其他癌友。蔡麗娟說,部分晚期癌友因為用藥條件限制嚴苛,治療時條件不好導致效果不佳,沒有反應,必須停止用藥,中途「下車」,事實上想要擠上車的癌友更多,只可惜大部分人卻無法拿到車票。
蔡麗娟說,不少癌友提及,免疫療法及標靶藥物的藥費昂貴,實在難以負擔,願意負擔部分藥費,看似行得通,可以減輕病友負擔,但受限於目前健保法規,缺乏藥品部分負擔的法源,卻是窒礙難行。
台灣癌症基金會期盼政府能夠逐年增加新藥健保預算,提高免疫療法給付經費,並放寬給付條件,造福更多的晚期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