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團隊在格陵蘭望遠鏡控制室內留影。圖/中研院提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突破獎基金會近日宣布,將二○二○年度突破獎「基礎物理獎」頒發給包括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人士在內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計畫」(The EHT Collaboration)三百四十七位成員。EHT計畫團隊今年四月發布首張黑洞照片。
科學界知名的「突破獎」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獎勵在生命科學、數學和基礎物理學領域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每個獎項獎金三百萬美元,比諾貝爾獎每個獎項獎金還高兩倍。
基礎物理獎獎金由EHT計畫團隊全員均分,由於中研院天文所格陵蘭望遠鏡計畫現職或前任人員在此計畫中共有五十三人,等於共可拿到約新台幣一千四百二十萬元。
中研院天文所表示,獎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台灣在此計畫的貢獻與成果;該所相關人員在此計畫中比例超過百分之十五,突顯台灣在此項成果中的分量。
天文所表示,EHT計畫團隊因獲取史上第一張黑洞影像而獲獎。評審團認為其成就意義非凡,首先,所有望遠鏡收到的訊號,需藉由原子鐘精確計時以同步整合,進而形成相當於地球大小的一座虛擬望遠鏡,此時才有足夠解析力看到黑洞。
評審團表示,這張M87星系中心超大黑洞的影像,還經過大量分析、特殊演算程式開發等新穎技術,最後才顯示出一圈亮環,標記著光繞著黑洞旋轉的位置,亮環中的那塊暗黑,代表著即使是光也無法從中逃離的黑洞重力區。
中研院院士賀曾樸說,天文所成立之初,即策略性挑選電波天文學及干涉技術深入發展,目的在於取得極高解析力,極具挑戰;現在大家看到了過去以為看不到的黑洞,這是台灣科學的大豐收。賀曾樸說,EHT計畫共有八座望遠鏡,台灣和其中三座一直在合作,台灣還布建了格陵蘭望遠鏡,並已取得下一個實驗計畫所需資料。
天文所駐夏威夷資深科學家包傑夫(Geoffrey Bower)說,未來將利用格陵蘭望遠鏡,使EHT取得更清晰的黑洞影像,以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做出更強而有力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