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安南區一百二十名居民,合力扛抬重逾四公噸竹籠茨,體驗先民躲避洪水艱辛過程。圖╱黃宣翰
【本報台南訊】早年曾文溪暴漲,台南市安南區沿岸居民曾協力扛抬竹籠茨避災,躲避洪水的威脅。為讓民眾也能感受這一段歷史,台南市安南區溪南寮與新吉庄居民,昨日一起來體驗「相放伴.扛茨走溪流」,一百二十人從南興國小扛抬重逾四噸竹籠茨到新吉庄李養宅,單程約八百公尺,平均一人負重約四十公斤,估約行走一點五小時。
地方耆老相傳,曾文溪早期未興築堤防時,遇豪大雨溪水暴漲,河川改道、溪水流竄,易危及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一九二八年秋天,安南區溪南寮居民在「扛茨走溪流」後,將村內竹籠茨往南扛遷至現址,其中十八戶居民再另遷至今日的新吉庄。
南興國小校長黃寶東說,去年新吉庄竹籠茨匠師李養,在自家前依古法蓋出寬十公尺、縱深四點八公尺,高四公尺的竹籠茨。台灣歷史博物館也首度舉辦「重返歷史:百人扛茨走溪流」活動,獲得熱烈回響,號召百位民眾合力扛起李養打造的竹籠茨,也引發民眾對台灣社會與水患歷史議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