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年殷墟石虎 也走極簡風 |2019.09.18 語音朗讀 21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集集彩繪列車號稱「全台首座移動美術館」,日前公布新的石虎設計圖,強調「行走坐臥」。圖/觀光局提供 蹲伏石虎。圖/中研院提供 「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二○○九年獲文化部指定國寶。圖/中研院提供 站起來的石虎。圖/中研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集集彩繪列車台版和俄版的「三隻石虎」一亮相,便引來網友熱烈討論,討論那一版的石虎較「正」。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也收藏了四隻三千年前商朝的「石虎」,可愛度同樣破表,其中一隻還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寶。 中研院史語所珍藏逾一甲子的「四隻石虎」,是一九三○年代考古學家,於中國大陸河南省安陽縣殷墟發掘出來的考古遺物,年代可推至商代,是三千年前老祖宗的「設計作品」。 其中一隻「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二○○九年更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寶。這隻石虎的來頭可不小,牠是一隻結合人和石虎的「石虎首人身」,意為擁有石虎的頭和人類的身體。它在西北岡一○○一號大墓中被發現,這個墓是中研院在安陽殷墟十五次發掘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隻「石虎」是殷墟出土石雕中最為精美、雕刻最細緻,它身上刻有紋飾,雙臂也有精緻的龍紋,背面有一個垂直的凹槽,原本應是安放於建築上的裝飾附件,因此學者推測,墓主是集人世與超自然力量於一身的商王。 仔細看這「四隻石虎」的設計,雖然名為「石虎」,卻沒有石虎眉心兩條白線、耳朵背部黑底加白斑的特徵。難道,商代的「設計師」也犯了「極簡設計」的錯,或是誤把別的動物當成石虎了? 融合現實與想像 愛擺姿勢 其實這四隻「石虎」既不像石虎、也不是花豹,說是老虎也說不過去。如此「四不像」的模樣,應該是老祖宗融合現實與想像,所創造出來的神獸。 依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代人們相信商朝君王是同時掌握大自然與超自然,不只是人們的領袖,更是神祇在人間的代表。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大自然存在許多「神獸」,進而創造出雜揉寫實與幻想、甚至是半人半獸的「想像」動物。因此作為墓中陪葬品的「四隻石虎」,象徵著人類與神祕自然力量的連結,像不像石虎根本不是重點。 話說中研院這四隻石虎,雖然和台版、俄版石虎不大像,但卻擁有一項共同特質:喜歡擺姿勢。觀光局公布的三隻石虎,有站、臥與坐三種型式;俄羅斯設計師設計的三隻石虎,則有站、坐、側坐三種樣式;中研院這四隻石虎則有趴、站、蹲伏與跪坐四種姿態,看來,古今中外的石虎,都很會擺pose。 前一篇文章 21日公開表揚 14人獲選 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 下一篇文章 新課綱上路 衝堂跑班傷腦筋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